乾隆时期《吴县志》记载:“吴(今苏州)为东南一大都会,当四达之冲,燕齐楚秦晋百货之所聚……阊门内外,居货山积,行人水流,列肆招牌,灿若云锦。”该材料说明当时
A. 苏州商业发展繁盛
B. 徽州商帮逐渐兴起
C. 政府停止抑商政策
D. 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西汉贡禹上书称:“方今齐三服官作工各数千人,一岁费数钜万……三工官官费五千万,东西织室亦然。”材料反映汉代官营手工业
A. 规模庞大,不计成本
B. 高效运行,管理严格
C. 分工细致,技艺精湛
D. 产品精美,面向市场
清乾隆二十二年谕令,只准洋商在广州一口通商。乾隆二十四年又颁行下图所示的防夷措施。材料反映清政府
A. 断绝中外经济交流
B. 实行重农抑商政策
C. 禁止民间贸易往来
D. 严格限制外商贸易
下侧宋代石刻反映了苏州古城的城市布局。西北角的“平权坊”和“西市坊”一带,只有坊名,没有坊门、坊墙。《吴郡志》记载,此处的跨街楼是最热闹的酒楼,通宵达旦。图文信息说明当时的苏州城
A. 市坊界限己被打破 B. 草市遍布城内各处
C. 商帮大多聚集于此 D. 长途贩运贸易兴盛
海禁,系封建王朝禁止本国私人商船出海贸易并严格限制外国商船进口贸易的政策。“禁海”、“迁海”、“南洋贸易限令”、“一口通商”等政策对清代社会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这些影响主要包括
①妨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
②阻碍了中国与世界的交流
③抑制了资本的原始积累
④破坏了小农经济的正常发展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史记·货殖列传》中写道,“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绝,虞(泛指开发山泽资源的人)不出则财匮少,财匮少而山泽不辟矣。此四者,民所衣食之原也。”司马迁意在强调( )
A. 精耕细作 B. 重农抑商 C. 垦荒开矿 D. 农工商皆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