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冬则温,夏则清,晨则省,昏则定。”这是清代《弟子规》中的句子,反映了当时的教育( )
A. 鼓励儿童全面发展 B. 注重儒家伦理教育
C. 提倡进行家庭教育 D. 渗透天人感应思想
中国古代,皇帝诏书多以“奉天承运”为开头语,农民起义也常打出“替天行道”的旗号。这种现象发始于
A. 秦朝
B. 汉代
C. 宋代
D. 清朝
儒家学说在秦朝遭到沉重打击,在汉代上升为国家的统治思想。这种变化同它自身的与时俱进有密切关系。同先秦儒学相比,经过董仲舒改造之后的汉代儒学
A. 坚决排斥了阴阳五行之说
B. 吸收了佛教和道教的思想精华
C. 提出了“为政以德”的观点
D. 从批判时政转变为维护现实统治
《全球通史》在论述中国诸子百家的思想主张时说:“他们认为贵族的存在已不合时宜,要用国家的军事力量予以清除;而人民群众则需被强迫从事生产劳动。他们把商人和学者看作可有可无或多余的人,因此不可宽容待之。”文中的“他们”指的是
A. 儒家学派
B. 道家学派
C. 法家学派
D. 墨家学派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林长民(1876—1925)早年留学日本,回国后创办私立法政专门学校,投身宪政运动。他希望通过从政,以改良的方式实现立宪政治。辛亥革命后,林长民参与了《临对约法》的制定。作为进步党的骨干成员,他反对国氏党的彻底革命,主张引导袁世凯和北洋政府走向宪政民主体制,直至袁世凯称帝,其幻想才最终破灭。
张勋复辟,林长民站在段祺端一方支持讨逆,成为再造共和的功勋。一战后,林长民受命参加巴黎和会,并率先在国内报纸批露日本企图,是“火烧赵家楼”的真正点火人。后来,林被推举为国完起草委员会委员长,他试图草拟一部体现自己民生思想的宪法,但宪法草案还未起草完毕,林长民又被迫避乱远赴奉天相助郭松龄起兵反张作霖,不幸遭流弹击中而亡。
梁启超所提所题写的挽联颇为精妙地概括了林长民的一生:“天所废,孰能头,‘十年补茸艰难。直愚公移山已;均是死,容何择,一朝感激又气.竞舍身饲虎之。”
——摘编自《中国近代史资料汇编》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林长民的贡献。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十年补茸艰难”的原因。
【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西汉政权建立后,统治者吸取秦亡的教训,大力放宽政策,轻田租促农业。政治上,在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制,在地方实行郡国并行的体制,后来进一步确立了郡县制的主体地位。汉武帝时形成中外朝制度,由三公九卿为代表的外朝官和皇帝侍从官即内朝官共同执政。
——摘编自杜庆余《论国家制度建设与汉代兴衰的关系》
材料二唐太宗全面革除隋朝弊政,实行轻徭薄赋、与民休息的政策,推行均田制。发展完善三省六部制度,三省长官共为宰相,其他官员以“参预朝政”等名号也可为宰相,后来进一步形成了成熟的政事堂制度。发展科举制度,健全府兵制,强化监察机构。
——摘编自任士英《盛唐气象》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唐初期制度建设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汉、唐制度建设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