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57年起,印度的一部分由英国东印度公司直接统治,另一部分是附属于东印度公司的众多“土邦”。1784年,英国议会通过新的《东印度公司法》,规定议会监督局来监督东印度公司的民政和军政。对这一变化理解正确的是
A. 东印度公司在印度贸易垄断权被取消
B. 英国议会掌握了对印度的最高决策权
C. 英国工业资产阶级获得更多政治权利
D. 印度人民非暴力不合作斗争取得成果
1956年,毛泽东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说道:“我们如今发展重工业可以有两种办法,一种是少发展一些农业、轻工业;一种是多发展一些农业、轻工业。从长远观点来看,前一种办法会使重工业发展得少些和慢些,至少基础不那么稳固,几十年后算总账是划不来的。后一种办法会使重工业发展得多些和快些,而且由于保障了人民生活的需要,会使它发展的基础更加稳固。”这反映出当时党的任务是
A. 集中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
B. 探索适合国情的建设道路
C. 争取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
D. 纠正经济建设的左倾错误
据统计,1904-1908年,政府登记在册的近代中国公司有227家,到1912年,运作的中国公司已有20749家。其中绝大部分是小型或中型企业,只有750家公司雇工超过100人。材料主要表明
A. 民族企业在前行中仍有不足
B. 外国资本制约民族工业发展
C. 新政成为民族工业发展主因
D. 近代工业先天不足后天畸形
刘锡鸿是晚清首任驻英副使,不仅惊讶于火车轮船机器的功效,对英国民主的细节也颇为了解,私下里羡慕“西洋国政民风之美”。受朝中一些权贵指使,他却不断密告公使郭嵩焘要“以夷变夏”,甚至连郭披了洋人的雨衣,看了洋人的节目单都被当成罪行来告发,诋毁郭学西言行是“迎合洋人,坏乱风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洋务派固守中体西用导致洋务运动失败
B. 官场的功利主义严重阻碍了近代化进程
C. 晚清外交官员未能对西方有正确的认识
D. 刘锡鸿的言行植根于自给自足小农经济
吕思勉在《中国大历史》中指出“倘使这时候,能悟到银两与银币不是一物;把银也鼓铸成一种货币,且单认银为货币,而把铜钱认为银币的辅助品;中国早就可进为银本位之国……惜乎清朝顺、康、雍、乾四朝,对于币制都很有热心整顿,始终没想得穿这一步,以致不但本位不立,而且银两需用既广,而实际上专用秤量量法,不觉得不便殊甚……”。与材料主旨相符的是
A. 中国在清朝康乾时期已实行银本位
B. 中国的货币理念在当时是最先进的
C. 中国在当时已将银币作为主要通行货币
D. 中国近代金融理念的缺失阻碍中国转型
晚清时期各区域城市化水平(%)
| 长江下游 | 岭南 | 西北 | 华北 | 长江上游 | 云贵 |
1843年 | 7.4 | 7.0 | 4.9 | 4.2 | 4.1 | 4.0 |
1893年 | 10.6 | 8.7 | 5.4 | 4.8 | 4.7 | 4.5 |
对表理解正确的是
①政治治中心周边城市化水平最高
②自然环境因素制约城市化水平
③近代工业发展推动城市化进程
④开埠通商促进城市化水平提高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