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体西用”的现实价值在于使“西学为用”合法化,中学一统天下的封闭僵化局面得以改变。“用夷变夏”不再是中国思想界争论的主要问题,是否应该对中国的传统体制进行某些改变成为被关注和思考的问题。这说明“中体西用”的主张在当时
A. 成为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B. 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
C. 起到了思想解放的作用
D. 指导了中国社会的政治变革
《礼记。中庸》记载:“君子尊德性而道问学,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后世儒家真正达到“致广大而尽精微”的是
A. 提倡浩然之气的儒家
B. 宣扬君权神授的儒家
C. 主张格物致知的儒家
D. 践行经世致用的儒家
对下表著作中关键词出现次数的统计数据分析,可知汉朝
A. 社会等级秩序固定化
B. 孝处于社会伦理体系的核心
C. 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
D. 讲究礼义成为重要社会共识
国际企业管理学会主席阿兰·鲁格曼断言:“虽然存在着一些推动全球化的经济力量,但是更存在着极强的文化和政治壁垒……对于大多数(跨国公司的)其他生产部门和所有的服务业而言,区域化比全球化的意义更大。三极区域(美、欧、日)以异质性而不是同质性为特征。”该学者意在指出
A. 全球化与区域集团化并行不悖
B. 文化差异是多极化的主因
C. 跨国公司推动区域化集团发展
D. 经济全球化难以真正实现
1970年苏联著名学者萨哈洛夫公开发表呼吁书,认为“(我们)所处的团境的根源不在于社会主义制度,而是在于反民主的传统和在于斯大林时期己制定,至今仍未被废除的公共行为的准则。”由此可知,该学者
A. 对斯大林持完全否定观点
B. 呼吁中央实行民主决策
C. 对困境根源没有清晰认识
D. 主张学习西方民主制度
1955年苏联林鲁晓夫集团作出了“扩大企业经理职权”、“扩大厂长权限”等决议。在1956年2月举行的苏共二十大上,赫魯晓夫叫嚷“必须彻底实行个人物质鼓励原则”。这说明赫鲁晓夫
A. 严格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办事
B. 所推行的经济政策较为激进
C. 试图激发企业和个人的活力
D. 希望把斯大林模式引向正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