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作为亚洲第一个民主国家,新生的中华民国顺应世界潮流,仿照...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作为亚洲第一个民主国家,新生的中华民国顺应世界潮流,仿照美国的政治制度,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成功地将国会、选举、多党制、三权分立、言论自由以及共和精神一一引进中国人民的政治生活,并在其后十三年的实践中建立了完整的民主政治运作的基本规则。民初的议会政治虽然屡遭挫折……但它开创的民主政治迄今为止仍是中国人民努力追求的目标。

——林炯如《中华民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二 辛亥革命的悲惨结果可由以下因素来解释:组成官僚的知识分子,专心于儒家经典。……中国几乎没有借用国外东西的传统。尽管19世纪后半叶中国的确发生了变化,但其变化的速度远远落后于对西方作出反应的其他国家。部分人试图在中国建立从美国观察到的制度。由于他们建立的制度显然对中国人民毫无意义,因此它们很快就在中国的政治现实面前土崩瓦解。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章开沅认为:“应该了解孙中山辛亥革命之前的100年,特别是辛亥革命怎么来的,孙中山的纲领怎么来的,它都是有依据的。同时还要盘点辛亥革命后的100年。还要研究从现在开始,再往后的一百年。”

——马敏《三种视野拓展辛亥革命史研究》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华民国民主政治制度建立过程所体现出来的主要特点。

(2)据材料二,指出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你是否同意“革命派建立的制度显然对中国人民毫无意义”这一观点?结合所学说明理由。

(3)材料三中,章开沅先生为辛亥革命史的研究提供了什么新视角?

 

(1)特点:借鉴性,较全面地借鉴了美国政治制度和两方政治理论;进展快速,不到一年就建立起来;曲折性和持久性,屡遭挫折,人民不断努力追求。 (2)原因:儒家传统文化的影响;向西方学习的进程缓慢;照搬西方体制。 观点:同意。理由:共和体制有名无实;人民没有获得真正的民主权利。 观点:不同意。理由:结束了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颁布了《临时约法》,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3)新视角:打破史学界长期使用的“革命史框架”,将辛亥革命放到更加宏大的历史时空中去研究(或突破时段,进行贯通的长时段研究)。 【解析】试题分析:(1)本题考查分析材料的能力。材料中给出中国民主政治建立的一个趋势和过程,结合所学知识我们可以总结出中国民主政治首先具有曲折性,由于中国封建势力的顽强,因此民主过程的曲折是不可避免的。此外中国的民主借鉴的是西方,因此又具有借鉴性。由于曲折,所以时间就久,因此具有持久性。 (2)本题第一小问比较简单,根据所学的知识就可以回答出来,可以从政治、经济以及思想文化方面来回答。对于第二问来说就是比较开放性的问题,回答同不同意都可以,言之有理,言之有据就可以,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 (3)本题考查对历史史观的认识。历史史观主要有五种,一般把辛亥革命都放在历史革命的框架中去思考。章先生的思考方式主要是从整个历史过程中来分析它出现的原因和必然性。主要探究它的意义和它产生的来源。这样就独辟蹊径,从更加深刻的角度来分析辛亥革命。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李鸿章在对《开平煤矿招商章程》所作的批示中指出:“摒除官场习气,悉照买卖常规,最为扼要。”这反映了洋务派(  )

A. 重视民间资本的引入

B. 强调以市场规则经营管理企业

C. 重视商品生产

D. 反对官员的贪腐

 

查看答案

《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该条约中有利于外国人直接利用中国廉价劳动力和原料,剥削中国人民的条款是(      )

A.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

B.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

C.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

D.增辟通商口岸

 

查看答案

对下图所反映的历史事件理解正确的是(  )

工人为大庆第一口油井试喷成功而欢呼

A. 三大改造顺利完成,社会主义制度确立

B. 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巨大成就

C. 经济建设中“左”倾冒进的“大跃进”运动

D. 改革开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查看答案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当时一些报刊评论说,“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这句话的含义之一是

A. 新民主主义革命已经完成

B. 国民党在大陆的势力被彻底清除

C. 人民掌握了国家权力

D.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

 

查看答案

下图基本呈现了近代前期中国工人数量整体变化趋势,透过这一变化趋势不能窥见

A. 洋务运动的足迹

B. 外商企业的创办

C. 民国初年实业推进的步伐

D. 五四运动的影响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