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素以尊重传统、崇尚中庸的英吉利民族中,极端道路往往是行不...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素以尊重传统、崇尚中庸的英吉利民族中,极端道路往往是行不通的。……光荣革命吸取了40年代革命和1660年“复辟解决”两方面的教训,既摒弃了无限制的斗争,又避免了无原则的调和……它遏止了1661年后出现的君主专制主义趋势,根本改变了英国政治制度的发展方向,同时又没有割断历史,超越传统。

——程汉大《英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二 “光荣革命”确立了“议会主权”原则,这一原则由洛克在他的《政府论两篇》中作了最充分的理论阐述。应当指出,洛克的这两篇文章几乎是与“光荣革命”同时完成的,这说明建立一种民主的政治制度早已成为许多英国人沉思良久的设想,而这种时间上的巧合恰恰反映了英格兰全民族统一价值取向的形成。

材料三 君主立宪制度从确立到完善经历了很长一段时间,在此期间,君主的权力不断衰落,议会的权力不断上升,产生于议会的责任制政府也逐步确立起来。“光荣革命”为不断的变革打开了通道,这是英国最终能够引领世界潮流的最主要的因素。

——《大国崛起》

材料四 随着工业革命的展开,资产阶级和人民掀起了一次要求议会改革的运动。1832年,英国政府进行了第一次议会选举制度改革,新兴工业城市的资产阶级代表首次获得进入议会的权利。19世纪后期,英国又进行了两次议会改革,成年男子获得了普选权。20世纪初,非贵族出身的议员在下院中首次超过了半数,这是英国政治民主化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根本改变了英国政治制度发展方向”指的是什么?依据材料一、二概括英国政治制度发生根本改变的原因。

(2)依据材料三、四概括指出英国政治制度不断创新的表现。这些创新有什么作用?

(3)综合上述分析,你得到什么启示?

 

(1)指导思想:“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 失误:掀起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2)变化: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影响:全国农村经济大发展;废除了人民公社体制;推动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3)事件: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提出要搞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 努力:对内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外加入了WTO。 (4)第一种:当时实行高度统一的中央集权体制和计划模式,所有媒体的宣传口号是高度统一的,所以它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主流意识。 第二种:孤证不立,一份地方报刊反映的某一行为不足以说明“当时的社会”也具有这种特征。 【解析】试题分析:抓住关键信息“…光荣革命吸取了40年代革命和1660年“复辟解决”两方面的教训,……它遏止了君主专制主义趋势,根本改变了英国政治制度的发展方向”并结合所学知识1688年光荣革命后英国确立君主立宪的制度,结束了君主专制,限制了国王的权力。第二问从“素以尊重传统、崇尚中庸的英吉利民族中,极端道路往往是行不通的。”可以概括出英吉利民族崇尚中庸,选择了“不流血”的政变“光荣革命”并取得成功;从“这说明建立一种民主的政治制度早已成为许多英国人沉思良久的设想,而这种时间上的巧合恰恰反映了英格兰全民族统一价值取向的形成。”可以概括出与英国人长期的设想和全民族统一的价值取向相符合。另外从议会在英国有较长历史,且掌握一定的权力角度概括。 (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由“君主立宪制度从确立到完善经历了很长一段时间,在此期间,君主的权力不断衰落,议会的权力不断上升,产生于议会的责任制政府也逐步确立起来。”可以看出责任内阁制形成;由“1832年,英国政府进行了第一次议会选举制度改革,新兴工业城市的资产阶级代表首次获得进入议会的权利。19世纪后期,英国又进行了两次议会改革,成年男子获得了普选权”可以看出议会选举制度不断完善。第二问作用从对英国和世界其他国家两个角度阐述即可。 (3)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由材料一和材料二可以看出政治制度的确立应符合本国国情;由材料三可以看出政治制度要不断创新才有活力。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

邓小平在总结和平方式解决香港前途问题的原则时说过这样一段话:“香港问题为什么能够谈成呢?并不是我们参加谈判的人有特殊的本领,主要是我们这个国家这几年发展起来了,是个兴旺发达的国家,有力量的国家,而且是个值得信任的国家,我们是讲信用的,我们说话是算数的。……当然,香港问题能够解决好,还是由于‘一国两制’的根本方针或者说战略搞对了,也是中英双方共同努力的结果。”

撒切尔夫人在她的回忆录中谈到中英《联合声明》时也承认:对英国来说,这不是也不可能是胜利,因为我们是在同一个不愿妥协和实力上远占优势的对手打交道。英国在谈判开始时并不打算把香港整个交还中国,到最后不得不同意交还整个香港地区。这是英国不情愿而又不得不做的。

请完成:

中国政府能够成功解决香港问题的原因有哪些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鸦片战争后……1843年至1895年(清政府)进口由18 400千两增加至171 697千两;出口也由25 460千两增加至143 293千两,进出口贸易分别增长8倍和3倍以上。但是,这一时期进出口贸易的增长是不平衡的,进口的增长超过出口,使中国对外贸易出现了严重入超。

——廖良辉《晚清对外贸易研究》

据材料  ,概括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对外贸易发生了什么重大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变化的经济因素。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作为亚洲第一个民主国家,新生的中华民国顺应世界潮流,仿照美国的政治制度,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成功地将国会、选举、多党制、三权分立、言论自由以及共和精神一一引进中国人民的政治生活,并在其后十三年的实践中建立了完整的民主政治运作的基本规则。民初的议会政治虽然屡遭挫折……但它开创的民主政治迄今为止仍是中国人民努力追求的目标。

——林炯如《中华民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二 辛亥革命的悲惨结果可由以下因素来解释:组成官僚的知识分子,专心于儒家经典。……中国几乎没有借用国外东西的传统。尽管19世纪后半叶中国的确发生了变化,但其变化的速度远远落后于对西方作出反应的其他国家。部分人试图在中国建立从美国观察到的制度。由于他们建立的制度显然对中国人民毫无意义,因此它们很快就在中国的政治现实面前土崩瓦解。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章开沅认为:“应该了解孙中山辛亥革命之前的100年,特别是辛亥革命怎么来的,孙中山的纲领怎么来的,它都是有依据的。同时还要盘点辛亥革命后的100年。还要研究从现在开始,再往后的一百年。”

——马敏《三种视野拓展辛亥革命史研究》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华民国民主政治制度建立过程所体现出来的主要特点。

(2)据材料二,指出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你是否同意“革命派建立的制度显然对中国人民毫无意义”这一观点?结合所学说明理由。

(3)材料三中,章开沅先生为辛亥革命史的研究提供了什么新视角?

 

查看答案

李鸿章在对《开平煤矿招商章程》所作的批示中指出:“摒除官场习气,悉照买卖常规,最为扼要。”这反映了洋务派(  )

A. 重视民间资本的引入

B. 强调以市场规则经营管理企业

C. 重视商品生产

D. 反对官员的贪腐

 

查看答案

《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该条约中有利于外国人直接利用中国廉价劳动力和原料,剥削中国人民的条款是(      )

A.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

B.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

C.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

D.增辟通商口岸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