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卢梭(1712-1778)以契约论为武器,论证了实现资产阶级民主的政治理想。他认为,人民推翻暴君之后,就有权废除不利的契约,重新建立符合人民利益的契约,组成新的国家。他强调,必须坚持“主权在民”的原则,主权是至高无上的,不可分割的。国家的最高主权属于人民。卢梭认为作为主权具体体现的立法权也应属于人民,他说:“立法权是属于人民的,而且只能是属于人民的”。因此,任何人都不能把自己置于法律的约束之外,只能以法行事。领袖、官吏不是人民的主人,而是人民的执法人,人民随时可以委托和撤换他们,而官吏则无权剥夺人民的决定权。
——摘编自沈炼之《法国通史简编》
材料二维新变法时期的维新派有一个共同的奋斗目标,即“抑君权,伸民权”,谭嗣同(1864-1898)在《仁学》中提出“生民之初,本无所谓君臣,则皆民也。民不能相治,亦不暇治,于是共举一民为君。夫日共举之,则非君择民,而民择君也。君末也,民本也。……夫日共举之,则且必可共废之。君也者,为民办事者也;臣也者,助办民事者也。”这种类似法国革命先导卢梭“民约论”的思想,在谭嗣同的论著中不止一处谈到。梁启超说:“彼辈当时,并卢梭民约论之名亦未梦见而理论多与暗合”。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史思辨录》等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卢梭、谭嗣同社会契约思想形成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谭嗣同与卢梭社会契约思想主张的异同。
罗马法关于所有权是所有人“对物的最完全的支配权”的定义以及关于占有、使用、受益、处分各种权能的理论,直接被归纳到拿破仑法典的第544条中,备受当代各国民法学界的推崇,陆续被各国民法所采用。这表明了罗马法
A. 重视私有财产保护
B. 法理精深结构严谨
C. 具有普遍的适用性
D. 被后世继承与发展
表是我国1960-1965年工业总产值变化表。这反映了
A. 人民公社化运动遭到了抵制
B. 大跃进运动的影响难以消除
C. 国家经济政策出现重大调整
D. 文革严重阻碍了工业化进程
1937年底,日本设立“满洲重工业公司”,垄断东北煤炭、钢铁等工业的经营权。1938年,成立“华北开发公司”和“华中振兴公司”。日本采取这些措施的主要目的是
A. 适应长期战争的需要
B. 扰乱国统区的工业秩序
C. 打击抗日根据地经济
D. 把中国沦为其原料产地
据统计,从1913年到1920年,中国市场上外国资本总额增加1/3以上,本国资本总额则翻了一倍多,外国资本所占比重下降了近10个百分点。据此可知,这一时期
A. 列强放弃了对中国侵略
B. 中国民族资本得到发展
C. 外国资本优势地位丧失
D. 中国政府大力发展实业
鸦片战争前,国人认为西学是“所格之物皆器数之末”;鸦片战争后,魏源等人主张“师夷长技”。这一变化表明
A. 有识之士对西学的态度渐趋务实
B. 师夷长技成为社会共识
C. 清王朝对列强的恐惧感逐渐增加
D. 儒学正统地位开始动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