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尼布楚条约》用“中国”指称清朝疆域,表明清朝行使和维护的是中国主权,但康熙帝也...

《尼布楚条约》用“中国”指称清朝疆域,表明清朝行使和维护的是中国主权,但康熙帝也强调:“我满洲姓人,应遵满洲之道。以己之迂效法汉人,复为汉人所笑骂,自食其果。”以上信息不能说明

A. 康熙帝打破了“汉人中心论”

B. 康熙帝重视确立自身的正统性

C. 康熙帝排斥和拒绝汉族文化

D. 《尼布楚条约》里的“中国”具有近代主权国家的含义

 

C 【解析】康熙帝反对的是“以己之迂效法汉人”,并非排斥和拒绝汉族文化,C项说法绝对,不符合材料信息,但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项。从材料中的“我满洲姓人,应遵满洲之道”来看,康熙帝打破了“汉人中心论”,重视确立自身的正统性,A、B项符合材料信息,但不符合题意,均排除;《尼布楚条约》用“中国”指称清朝疆域,“中国”一词具有近代主权国家的含义,D项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排除。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图为秦始皇统一币制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统一后以圆形方孔“半两钱”通行天下

②奠定了此后2000多年中国铜钱的基本形状

③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

④有利于各地经济的交流和发展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

 

查看答案

都说5000年历史看西安、500年历史看北京、100年历史看上海、50年历史看深圳。西安作为中国著名的古都之一,也是近代中国政治重地,它所见证中国历史的风风雨雨有

①秦始皇陵的修建

②玄奘取经

③红军长征

④张学良杨虎城兵谏

A. ①②④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查看答案

材料汤显祖

江西临川人,明代杰出的戏曲家、文学家。他山生于书香世家,自幼以善属文闻名乡里。因不肯攀附权势,他在科场上颇受困顿,三十几岁才中进士。当时社会经济繁荣,大量有地位的文人开始参与传奇戏曲的创作,这样的文化氛围唤起了在戏剧创作方面的兴趣。在南京任职期间,汤显祖开始进行戏剧创作。早期作品《紫箫记》便创作于此时。

官场生活并未改变汤显祖清傲率直的性格。他仗义执言揭露弊政,结果激怒了当朝皇帝,被贬到边远地区。因始终无法适应官场黑暗,1598年汤显祖辞官归乡。辞官后,对于政治的厌恶与理想生活的追求,激发了他的创作热情。他拿起笔,让自己在理想的梦境中批判现实,先后完成了《牡丹亭记》、《南柯梦》、《邯郸梦》等广受欢迎的作品。在《牡丹亭记》中,主人公杜丽娘和柳梦梅不仅以自己的爱情冲破生死界限,而且冲破封建礼教的束缚,自己做主结为夫妻。在《南柯梦》中,主人公淳于芬酒醉后梦入蚂蚁国被招为附马,后任南柯太守,政绩卓著。公主死后,召还宫中,权倾一时,淫乱无度,终于被逐。这些作品“因情成梦、因梦成戏”,充分体现了汤显祖以情格理的观念。汤显祖的戏曲作品对后世影响巨大,在戏曲舞台上长演不衰。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汤显祖戏曲创作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汤显祖戏曲创作的历史背景。

 

查看答案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阿富汗人民民主党在1978年4月建立起共产主义政权之后,推行了一套仿效苏联的改革政策,违背了阿富汗社会文化传统,激起国内的普遍反抗。阿富汗政府紧急请求苏联派兵帮助镇压,经反复考虑,苏联的基本态度是不直接出兵阿富汗。但1979年阿富汗发生的反共产主义起义迫使苏联政府正式讨论出兵阿富汗的问题,克里姆林宫在犹豫中否定了出兵的设想,但阿明上台后的一系列离心倾向引起了苏联的忧虑,而阿明杀死塔拉基使形势恶化了,在克格勃和国防部的推动以及冷战思维的指导下,克里姆林宫领导人担心失去阿富汗,又要维护苏联的大国地位,最终走上了出兵道路。苏军侵阿8年多,伤亡3.5万人,耗资多达400亿美元,背上了沉重包袱而狼狈不堪。同时国际舆论强烈谴责苏联侵略行为。1980年l月,联合国全体紧急特别会议通过要求苏军从阿撤军的协议。在内外交困的情况下,苏联经过反复权衡利弊后,终于作出撤军的决定。

——摘编自李琼《从犹豫到出兵:1978~1979年苏联入侵阿富汗决策探析》等

(1)根据材料,概括苏联出兵阿富汗的理由。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苏联最终撤军的原因。

 

查看答案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唐初在军事上实行与均田制相适应的府兵制。在长安附近各州设置军府,选拣均田农民担任府兵卫士,府兵卫士免除租调力役,自备资粮,定期轮流宿卫京师或充当边兵,“三时农耕,一时教战”。“若四方有事,则命将以出,事解则罢,兵散于府,将归于朝。故士不失业,而将帅无握兵之重。所以防微渐、绝祸乱之萌也。”

武则天时期,随着均田制逐渐破坏,农民为躲避沉重的徭役和兵役,逃亡日多,府兵的兵源枯竭;卫士不能按时更番轮替,边兵久征不远,难以自备资粮,“浸以贫弱,逃亡略尽”,府兵制濒于瓦解。唐玄宗时期,根据边防需要,“招募丁壮,长充边军,增给田宅,务加优恤”,由朝廷供给资粮,长期戍边。次年又下令遣返原有非招募而来的边兵,至此,征发均田农民担任卫士的府兵制演变为朝廷供给资粮的募兵制。

——摘编自唐长孺《魏晋南北朝隋唐史三论》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初府兵制的特点和作用。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玄宗时期兵制改革的原因和影响。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