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孙中山1914年创立的中华革命党和1919年改名的中国国民党,参与者不多。但到了...

孙中山1914年创立的中华革命党和1919年改名的中国国民党,参与者不多。但到了1920年代前期,中国国民党党员激增,其主要原因是(  )

A. 孙中山改组了国民党,实施联俄联共政策

B. 孙中山发起护法战争,维护了《临时约法》

C. 北伐战争爆发,有识之士加人中国国民党

D. 国共两党正式决裂,国民党掌握全国政权

 

A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24年在广州召开的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孙中山重新解释三民主义,提出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故A项正确;B项提到的护法运动发生在1917年,以失败结束,排除;C项中的北伐战争爆发于1926年,排除;D项国共正式决裂是1927年“七一五”政变,排除。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904年,清政府颁布了《商人通例》和《公司律》。此后,又陆续颁布了《奖励公司章程》、《奖给商勋章程》、《华商办理实业爵赏章程》等相关法规。这反映了清政府

A. 开始改变重农抑商政策

B. 积极扶植官僚资本企业

C. 奖励实业顺应时代潮流

D. 主动变革社会经济体制

 

查看答案

据统计,1890年上海机器织布局一般工人平均月工资是5元银元左右,同一时期武昌织布官局的工人月工资是7-10元,熟练的技术工人能达到30元甚至更多。而1883年直隶普通农民除去各种赋税折算每月收入不过1元多。这说明了

A. 农民和工人之间的矛盾尖锐    B. 各地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

C. 新的生产方式推动经济发展    D. 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迅速

 

查看答案

1910年,清政府设立资政院“以立议院基础”。资政院议员部分由皇帝钦定,部分由选举产生。其职责包括议决国家军政大事、审议财政预算和修订法律等,议决事项须“具奏,恭候圣裁”。此次改革

A. 实践了英国式君主立宪制

B. 加强了皇帝个人的独裁统治

C. 带有浓厚的专制主义色彩

D. 确立了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

 

查看答案

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的签约谈判中,清政府对增开商埠、割地、修改税则、赔款各项均比较容易予以接受。但对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则以有违礼制为由多次拒绝,甚至打算以全免关税来换取列强放弃公使驻京。这说明清政府

A. 坚决捍卫国家领土主权

B. 仍然抱有天朝上国观念

C. 采取了灵活的外交策略

D. 开始建立近代外交体制

 

查看答案

石约翰对(清季外交史料)中的“主权”二字进行统计,发现从1875年至1894年间,“主权”二字仅在每百页出现“一次”,而从甲午之后的1895年起,“主权”二字的出现频率显著增加。这反映出

A. 晚清政府坚持“天朝上国”思想    B. 甲午战后中华民族意识逐渐觉醒

C. 甲午中日战争是近代中国分水岭    D. 西方的“主权”思想已引入中国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