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刘邦崛起于末吏,其政权基础,无以大胜于始皇。于是...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刘邦崛起于末吏,其政权基础,无以大胜于始皇。于是儒生效忠者乃以五德天命之术,附会造作,以宗教之信仰,拥已立之政权。以叔孙通为代表言天人而注重“受命”。而部分汉儒惩秦专制之失,欲以灾异符命戒惧人主,使之自敛,不复为纵恣专横之事。此盖图以天权限制君权,藉防君主专制之流弊。凡言天人相应而注重革命之义者,皆其流派也。

——摘编自萧公权《中国政治思想史》

材料二什一而税,不夺民时,使民不过岁三日。古井田法虽难实行,宜少近古,限民名田,以谵不足,塞并兼之路。夫已有大者又兼小者,天不能足之,况人乎?故明圣者象天所为制度,使诸有大俸禄,亦皆不得兼小利、与民争利业,乃天理也。

一一摘编自《汉书,食货志》

材料三董仲舒建构起了一套新的儒学体系,特别是由于他首倡“罢黜百家,独草儒术”,经武帝钦定,从此使儒学登上封建社会意识形态的王座。

一一摘编自王永祥《董仲舒评传》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两种“天命观”的区别。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当时两种“天命观”兴起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董仲舒的主要主张并分析其意义。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儒学登上“王座”的原因。

 

(1)区别:“受命”观,强调君权神授,神化君权。“革命”观,强调以天权限制君权,约束君主作为。 原因:吸取秦朝实行暴政、短暂而亡的教训;稳固新政权和维护大一统的需要;小农经济的恢复与发展。 (2)主要主张:轻徭薄赋,不夺民时;限制土地兼并;禁止官员经营工商业,与民争利。 意义:继承和发展先秦儒家的民本思想,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稳定社会秩序,促进封建经济健康发展。 (3)原因:董仲舒对儒学的改造顺应了时代发展;汉武帝为维护大一统和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迫切需要新的理论体系。 【解析】(1)第一小问,解决本问首先需找出各自“天命观”,然后比较即可。根据材料一“于是儒生效忠者乃以五德天命之术,附会造作,以宗教之信仰,拥已立之政权。以叔孙通为代表言天人而注重‘受命’”可知强调君权神授,神化君权;根据材料一“欲以灾异符命戒惧人主,使之自敛,不复为纵恣专横之事。此盖图以天权限制君权,藉防君主专制之流弊”可知强调以天权限制君权,约束君主作为。关于原因,可结合汉初的社会现实可从吸取秦亡教训、巩固统治一、经济恢复和发展方面思考作答。 (2)关于主张,根据材料二“什一而税,不夺民时,使民不过岁三日”可知是轻徭薄赋,不夺民时;根据材料二“限民名田,以谵不足,塞并兼之路”可知是限制土地兼并;根据材料二“亦皆不得兼小利、与民争利业,乃天理也”可知是禁止官员经营工商业,与民争利。关于意义,结合所学知识可从董仲舒儒学的实质、作用方面思考作答即可。 (3)根据材料三“董仲舒建构起了一套新的儒学体系,特别是由于他首倡‘罢黜百家,独草儒术’,经武帝钦定,从此使儒学登上封建社会意识形态的王座”可从董仲舒对儒学的改造顺应了时代发展、汉武帝为维护大一统和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迫切需要新的理论体系方面思考作答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最早的组织,我们所见到的史料记载,就是唐宋时期出现的“行”。……这一时期形成的“行”,还不能认为它是工商业者保护自身利益的组织……到了宋朝,《都城胜记·诸行》中明确记载说:“市肆谓之行者,因官府科索而得此名。……到了明清时期,“行”已经不是工商业者的主要组织形式了。他们根据自己商业活动的需要,通过各种关系,组合成有一定业务联系的组织,比较普通的形式就是“帮”,也称“商帮”。

一一摘编自王兆祥《中国古代的商人》

材料二惟思泉贝之流通,每与人情之萃涣相表里。人情聚则财亦聚,此不易之理也,矧桑梓之情,在家尚不觉其可贵,出外则愈见其相亲。我五邑之人来斯地者,无论旧识新知,莫不休戚与共,痛痒相关,人情可谓聚矣。则展成莫价生财之所,何可少缓须臾,而不亟为图谋乎?且会馆既立,五邑仕宦经过此邦者,皆得以瞻拜明神,畅叙梓谊。而在此经营者……数千里水陆平安,生意川流不息,皆聪明正直依人而行之明验也。

一一《嘉应会馆碑记》

材料三会馆等作为同乡的地域性组织,因其活动范围和能力受到限制,而不能适应和满足当时商人们各方面的需要了,所以这时期大批公所纷纷出现。据统计,截止到清末,各地都有公所建立。在名称上,公所大都是以行业命名的,如木业公所、纸业公所、蜡烛业公所等等。也有以地区命名的,实际上也是同业的组织,如苏州的江镇公所,是剃头业组织;七襄公所,是丝绸业组织;等。由于公所是以行业为基础组建的,行业一般划分是很细的,所以公所一般也以具体的行业专业为主而建立,不像会馆笼而统之地包括一个地区任何专业的商人或包括一个大行业下所有的商人。

——摘编自王兆祥《中国古代的商人》

(1)根据材料一,概括唐宋时期“行”的性质及其后来的演变。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会馆的社会功能,并分析公所出现的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国古代商人社会组织的发展特点。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书令在西汉时称为中书谒者令,属“少府”系统。汉武帝以宦官担任中书谒者令(简称中书令),来主管文书。成常改中书谒者令为中谒者令,不用宦官,改任士人,秩千石。此后罢省,不设此官。汉献帝时曹操为魏王,设置秘书今。文帝黄初初年,改秘书令为中书令,中书机构此时已正式称为中书省。

材料二所谓三省就是:中书省,为决策机关,门下省,为审议机关,尚书省,是最高行政机关。中书、门下、尚书三省长官过去曾在不同时期,充当过实际上的宰相。隋文者面对这个客观历史事实,依据历朝中央政权机构权力的转换情况,废去“丞相”的官称,而使三省长官行使宰相之职,因而把牢相之权分为三部分,使之成为制度。避免了权臣专权篡位的危险,这不仅大大加强了集权统治,而且对此后历代封建王朝中央政治体制的设置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杨友庭《三省六部制的形成及其在唐代的变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代中书省与秦朝丞相的差异。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隋朝官制改革的影响。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谈谈你对古代政治制度变革的认识。

 

查看答案

罗丹在评价中国某一艺术时,说:一个规定的线通贯着大宇宙,赋予了一切被创造物。如果他们在线里面运行着,而自觉着自由自在,那是不会产生出任何丑陋的东西来的。这一评价

A强调书法的实用价值

B.突出中国画得意忘形

C.强调书法的美学思想

D.突出行书的雅俗共赏

 

查看答案

近代有经学家指出,《三百篇》后得《风》《雅》之旨者,唯屈子楚辞。而楚辞未尝引经,亦未道及孔子楚辞盖偶未道及,而实兼有《国风》《小雅》之遗。按照这一理解,楚辞

A展示了奴隶主贵族的日常生活

B.继承了《诗三百》的表现手法

C.体现出南北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D.表达了寄寓风雅的浪漫主义情感

 

查看答案

黄宗羲称:“儒者之学、经纬天地,而后世乃以语录为究竟,仅附答问一二条于伊洛(指二程理学)门下,便厕身儒者之列,假其名以欺世。……道以是潦倒泥腐,遂使尚论者以为立功建业别是法门,而非儒者之所与也。”由此可知,黄宗羲强调

A. 经世致用

B. 知行合一

C. 崇尚礼法

D. 致良知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