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81年汉朝围绕“盐铁专营”问题,桑弘羊力辨群儒;一千年后,宋朝“延和殿廷辨”围绕“国有专营”问题,王安石力辨司马光;再一千年后,国民政府围绕“日产国有”问题,宋子文力辨经济部官员。可谓“千年辨一回”。辩论围绕的基本问题是
A. 是自然经济还是商品经济
B. “集权回归”与“放权让利”
C. 是中央主导还是地方主导
D. 工业化发展与农业化发展
近代中国某思想家说“所谓立宪政体,所谓国民政治,果能实现与否,纯然以多数国民能否对于政治,自觉其居于主人的主动地位为唯一根本之条件。”这是
A. 民族危机出现后的反思
B. 器物变革失败后的反思
C. 制度变革失败后的反思
D. 马克思主义传入的反思
19世纪后半期,上海郊区的农村地区的农户通过种植蔬菜、花卉等经济作物,加工毛巾、织袜等城市居民用品,或进城务工,使得家庭生活状况趋于稳定甚至走向富裕。这一现象直接得益于
A. 城市化进程推动
B. 工业化水平提高
C. 国际市场的扩大
D. 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明末清初,王夫之斥责李贽“不恤君亲,不顾人伦”,其书其人宜“亟诛绝之”;五四时期,李贽被认为是反对封建礼教和封建专制的时代先驱;改革开放以后,李贽思想研究呈多元化倾向。据此,下列解读正确的是
A. 对历史人物的评价没有统一的标准
B. 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具有鲜明的时代价值观念
C. 综合多人评价即可还原历史人物
D. 明末清初距李贽所处时代最近,其评价更具可信性
有学者认为:中国古代经济形态经历了三次演进,即由先秦时期的贵族经济,到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世族经济,再到隋唐宋元时期的士绅经济。这三种经济形态本质上都是
A. 小农经济
B. 封建经济
C. 特权经济
D. 官营经济
唐中宗未经中书、门下省附印而私下封官,究竟心怯,故他装置诏敕的封袋,不敢照常式封发,而改用斜封。所书“敕”字,也不敢用朱笔,而改用墨笔。时称“斜封墨敕”。所封之官时称“斜封官”,因其未经正式敕封手续而为一般所看不起。材料表明
A. 君主决策随意独断
B. 时人有分权制衡的意识
C. 中书门下监察独立
D. 时人有一定的制度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