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世纪末,西班牙物价水平平均上涨了4倍多,粮价上涨了5倍,英、法、德等国的物价水平平均上涨了2至2.5倍。一位西班牙人说:“我们这里有一个谚语:本地除白银外,所有东西都价格高昂。”这种现象
A. 由新航路开辟和殖民扩张引起
B. 造成社会动荡,损害国际贸易
C. 增加生产成本,阻碍经济发展
D. 表明西欧已成为世界贸易中心
16世纪葡萄牙著名诗人德·卡蒙斯这样深情地描绘他的祖国:“大陆,在这里是尽头;大海,在这里才开头。”诗句中反映了他对祖国引以为豪的是
A. 成为“海上马车夫”
B. 垄断欧亚之间的贸易
C. 率先开辟新航路
D. 处于欧洲商业中心地位
建国以来,我国人民对时间掌握发生着变化,有这样的说法:(20世纪)50年代看天上(太阳),70年代看墙上(挂钟),80年代看手上(手表),90年代看腰上(BB机)。这一变化主要反映了
A. 我国人民生活习惯发生了变化
B. 我国人民生活水平发生了变化
C. 我国的轻工业发展很快
D. 我国人民的消费观念发生了变化
下表为民国时期各类报纸的部分纪事,根据该纪事无法得出的结论是
年份 | 纪事 |
《申报》 | 1918年该报安装美国进口的新式印报机,每小时可印报三万余份 |
《中央日报》 | 1932年多次发表“赤化祸害论”的社论 |
《新民日报》 | 民国27年,社址所在的县城沦陷,不得不宣布停刊 |
《救亡情报》 | 其发刊词说:“抗战救亡”是全国人民的呼声 |
A. 近代科技的进步,为报业发展提供了技术条件
B. 民国时期的报纸都以客观公允作为报道原则
C. 日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直接摧残了中国的新闻事业
D. 民国时期的各类报纸对研究中国近代史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
下列史实中哪些有可能是真的?
①清末民初,中国报纸上出现征婚广告
②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已经拥有自己制造的汽车
③民国时期,西装和中山装已经完全取代长袍马褂成为中国男子的主要服饰
④1949年,部分北京居民可以在家通过电视观看开国大典。
A. ①
B. ①②
C. ①②③④
D. ②③④
随着汽车、火车、轮船在近代中国的出现,“乘客不分男女座,可怜坐下挤非常”这样的竹枝词也开始流行起来,这反映了( )
A. 新式交通工具的出现冲击了传统的伦理道德
B. 新式交通工具并没有改善人们的出行状况
C. 人们对新式交通工具的赞同与认可
D. 人们从没有停止过对交通工具改进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