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僇力本业,耕织致栗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徭役);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官奴婢)。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而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平斗桶权衡丈尺。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实,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
——《史记.李斯列传》
材料三:秦孝公用商鞅,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然王制遂灭,僭差亡度.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而有强国者兼州城,而弱者丧社稷。
(1)根据材料,加以概括提炼并逐条列出商鞅变法的措施。
(2)材料二、三对商鞅变法的评价有何共识?
1069年,宋神宗任用王安石为参知政事,主持变法,以摆脱严重的社会危机。
请问:
(1)当时社会危机有哪些表现?
(2)王安石变法涉及财政、军事、教育等多方面,请概述其中有关教育改革的措施?
(3)你如何看待这些教育改革的措施?
图为某著作封面,书名为《文采与悲怆的交响:960年至1279年的中国故事》,本书所载历史时期的历史现象有
A. 统一多民族国家首创
B. 东亚文化圈正式形成
C. 重文轻武观念的强化
D. 君主专制制度的巅峰
王安石变法的目的是“富国强兵”。为此,他制定的“富国”之法有
①改组太学
②方田均税法
③置军器监
④农田水利法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两宋时期兼并盛行,贫富分化,土地占有不均的现象十分突出,有识之士把这种社会问题归结为“田制不立”。井田论、均田论和限田论几乎连绵不绝,但土地兼并现象始终无法根治,这是因为
A.封建地主阶级抵制作用 B.宋朝国家始终没有统一
C.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存在 D.政府禁止农民私自垦荒
王安石变法中的市易法
①这是利用封建国家权力干预经济 ②他限制封建大商人操控市场
③它能稳定物价和调节市场 ④政府能增加国库收入
A.①② B.①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