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王猛(325~375年),字景略,汉族人,氏族政权前秦的著名重臣。王猛出身贫寒,愤动乱之世而隐于华山,“博博学好兵书”、“怀佐世之志”。前秦氏族贵胄苻坚好读经史典籍,恳请王猛出山,两人谈及兴废大事,“若玄德之遇孔明也”。苻坚即位后,王猛受到重用,官至丞相。时前秦行胡汉分治,氏汉之间、氏族与其它少数民族的矛盾尖锐。王猛以“黎元应抚,夷狄应和”为基本国策,劝课农桑,兴修关中水利,汉族、勾奴、鲜卑等族有才干者皆被委以要职。在王猛的赞导下,前秦还恢复太学等各级学校,宣扬儒教,考核任用孝悌、廉直、文学之士,“宗室外成,无才能者皆弃不用”。由是前秦大治,仓库充实,百姓丰乐,“四夷宾服,凑集关中”。376年,前秦灭前凉和代国,统一北方。前一年,王猛病逝,苻坚极其哀痛道:“天不欲使吾平一六合耶?何夺吾景略之速也?”
——摘编自贾俊菊《乱中求治一一试论前秦治国贤相王猛》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王猛出仕前秦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王猛的治国之策。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1943年10月,美英苏中四国签署《关于普遍安全的宣言》,宣告要“建立一个普遍性的国际组织,以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1944年5月,美英苏中四国在华盛顿敦巴顿橡树园会晤,具体商讨筹建事宜。中国代表团指出:维持和平与安全必须根据正义与国际公法之原则。这一原则后被写入了《联合国宪章》。1945年4月,旧金山会议开幕,美苏两国在会议主席的设置上产生了分歧,中国代表团坚持在两国间居中调停的立场。中国代表“善于斡旋调解”,得到各国代表的好评。针对联合国宪章草案,中国代表团提出,国际间如有危害和平事件发生,安全理事会应有权采取临时办法。中国代表团还建议非常任理事国的选举应考虑地域平等分配的原则,要给欧美以外的小国、弱国更多更公平的机会。这些提案最终获得大会通过被列入联合国宪章。
——摘编自金光耀《国民政府与联合国的创建》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在联合国创建过程中的贡献。
(2)1945年10月,联合国正式成立。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联合国得以建立的历史条件。
【历史——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改革开放前,我国实行计划价格体制,农产品、矿产品、原材料等价格严重背离价值,农民收入低下,企业亏损严重。1978年12月,中共中央果断决策,提高农产品收购价格,拉开了价格改革的序幕。1979年到1984年,政府多次提高粮食、油料等农副产品收购价格。1985年开始,除政府合同定购的少数品种外,其他农副产品价格随行就市,长达30余年的农产品统购派购制度宣告结束;工业生产资料价格实行政府定价和市场调节价并存的“双轨制”,允许企业对完成计划后的超产部分自主定价。1992年中共十四大以后,生产资料价格“双轨制”逐渐取消,实行政府指导价。1998年起全国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随后与之相配套的《价格违法行为行政处罚规定》、《禁止价格欺诈行为规定》等一些法规、制度也陆续出台。
——摘编自李林茂、李愈茂《价格改革回顾与瞻望》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78年以来价格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1978年以来价格改革的意义。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文化传统的生命延续是一个推陈出新的动态过程。每当社会转型时期,人们对文化传统都能发现新的意义,做出新的解释,添加新的成分……社会历史实际上是人类不断地传承和创造传统的过程,社会转型归根到底是传统的转型,即社会成贯用新的时代精神整合扬弃原型社会中的旧传统,从而创造出符合时代要求并且能够满足现实人类实践活动需要的新传统。
——摘编自钱国旗《儒家文化传统与当代中国社会转型》
根据材料,就古代文化传统的发展与中国社会的转型提炼出恰当的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观点明确,论证合理;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晚清政府在北京社会教济体系建设中注重对绅商等社会力量的吸纳和鼓励…“政府对社会力量参与的引导,表现在晚清北京社会救济的方方面面,如平粜中采用招商购运粮食、招商磨面、招商出售米面等;鼓励绅商开设粥厂,定量拨助绅商办粥厂的米面;鼓励和资助绅商办善堂……晚清北京在社会救济中减少了粥厂数量,使年力精壮者到教养局,教养工厂,工艺局所学习工艺,获得就业机会,掌握自食其力的生存本领……晚清时期,清政府财政状况不断恶化,限制了救济资金的投入,政府社会救济资金的来源呈现出对社会筹集渠道的依赖,主要是绅商捐助和举办赈捐……1883年清政府设立顺天府备荒经费,1894年起改由户部专催,户部专存。1907年又令户部将备荒经费存入银行生息。晚清时期政府在社会救济实践上和制度上都取得了一定进步,但这对社会稳定的作用确是有限的,也改变不了清王朝覆灭的命运。
摘编自王宏伟《晚清北京社会救济制度研究》
材料二
时至今日,在英国越来越多的社区,穆斯林等外来移民群体开始占据相对多数乃至绝对多数,某些城市、甚至英国全国人口构成也正在出现类似发展趋势,以至于近年有“伦敦斯坦”之称,进一步放大了这类政治力量的能量……首先,杜会保陣和福利制度大大减少了外来移民在英国生存的困难,从而直接激励了这类移民的增长,特别是澈励了惰性较强而自我奋斗精神较差的移民来分享福利蛋糕……但是,如果他们可以指望相当丰厚的福利救济,他们这样做的动力就将大大衰减。特别是如果有许多福利救济项目是与外来移民身份挂钩,那么,他们更将具有强大的动力拒绝融入东道国社会,以保持其“外来移民”身份和与此桂钩的福利救济。在有福利救济可以指望且政府奉行“淘气孩子多吃糖”策略的情况下,外来移民中必然会有某些个人和势力选择挑头闹事争取更多福利,以此为自己争取外来移民群体“领袖”地位。而所有这一切,又必然在英国内部制造和激化社会矛盾。
摘编自梅斬育《英国“福利国家”制度的启示》
(1)根据材料一,概括晚清北京社会救济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晚清社会救济对社会稳定作用有限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实施福利国家制度对英国社会产生的影响。综合上述材料,就社会福利制度对社会稳定所起的作用谈谈你的认识。
推动下表所列国际金融组织成立的主要因素是
A. 新兴国家对国际经济旧秩序的应对
B. 世界政治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C. 资本主义世界金融体系的逐步瓦解
D. 经济全球化扩展到金融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