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年2月,部分台湾同胞发起返乡运动,发表了《自由返乡运动宣言》。5月10日母亲节,一些老兵穿着写有“想家”两个大字的T恤衫走上街头。不久,老兵合唱团在一次集会上演唱《母亲您在何方?》,台上台下的老兵哭成一片。这反映了
A. “一国两制”构想得到台湾同胞的普遍认同
B. 台胞期盼当局尽快放开赴大陆探亲的限制
C. 海峡两岸业已达成“一个中国”的共识
D. 港澳回归为海峡两岸民间交流奠定基础
1978年5月,《光明日报》刊发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引起了广泛关注。该文初稿作者在听到赞誉声的同时,也因看到一些报刊批评该文“违反中央精神和反对毛泽东思想”,转而安排“后事”:“我已经有思想准备了,我准备要坐牢。”上述材料表明当时
A. “左”倾束缚亟待突破
B. 社会舆论呈“百花齐放”之势
C. “两个凡是”名存实亡
D. 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渐入人心
1971~1978年,我国共援助37个第三世界国家建成了470个项目,超过1955~1970年建成的援外项目总和,对外经济援助的支出为前16年总和的109%。这反映了
A. 中国综合国力迅速提升 B. 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趋势不断加强
C. 世界殖民体系彻底瓦解 D. 经济援助成为中国外交的重要手段
1950年,英国政府认为,承认新中国虽不是保护英国在华利益的“灵丹妙药”,但至少可以提供一定程度的保护。而且,“如果不与这个政府建立关系,我们就不能对它将来的发展施加影响”。当时英国的对华认识
A.反映出中英双方的战争危机消失
B.反映出新中国不承认旧的中英关系
C.没有预料到新中国会倒向苏联一边
D.与美国的对华政策高度一致
1947年,国民党统治区的《观察》周刊写道:“整个战局看来颇为有趣,不是拉锯,而是推磨,从黄河到长江广大的土地上构成了一个大转盘,共军声东击西,打南图北,每动一根毫发也会牵动整个头部。”材料评述的“战局”
A. 是中共军事战略调整的结果
B. 表明国民党已失去战争优势
C. 说明长江以北地区已解放
D. 奠定了解放南京的军事基础
蒋经国在《抗日御侮》中写道:“发动全面游击与反击,战火遍及晋绥两省,牵制日军约达四个师团兵力,并使平汉路方面之日军始终未能越过黄河,对徐州会战及尔后的武汉会战协力甚大。”蒋经国在这里表明的是
A. 国民党正面战场阻止了日寇进攻
B. 国共两党在抗战期间密切合作抗日
C. 百团大战在战略上有力支持了国民党正面战争
D. 敌后战场已成为中国抗战的主战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