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苏德战争爆发后,“二战”范围扩大,...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苏德战争爆发后,“二战”范围扩大,美、英迫切需要进一步协调反法西斯的战略。两国首脑于1941年8月举行大西洋会议,发表了《大西洋宪章》。内容如下:

不追求领土或其他方面的扩张;

反对未经有关民族自由意志所同意的领土改变;

尊重各民族自由选择其政府形式的权利,设法恢复各民族横遭剥夺的主权和自治权;

一切国家享有世界贸易及取得原料的平等待遇;

促成一切国家在经济方面最全面的合作;

摧毁纳粹暴政后重建世界和平,使各国俱能在其疆土内安居乐业,使全人类悉有自由生活、无所恐惧亦不虞匮乏的保证;

公海航行自由不受阻碍;

世界各国均应放弃使用武力,在广泛而永久的普遍安全制度未建立之前,应解除实施侵略威胁或有此可能的国家的军备,同时赞助与鼓励实行裁军。

实际上,《大西洋宪章》后来成为了各国继续进行反法西斯战争的纲领。

——据李巨廉等《第二次世界大战百科词典》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大西洋宪章》反映了世界人民的哪些共同诉求。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大西洋宪章》的历史意义。

 

(1)反对侵略战争,维护世界和平;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各种挑战;保护生命安全,谋求生活保障;各国白由选择社会制度(政府形式);贸易的自由化与平等互利等。 (2)反映了世界人民追求和平、白由、民主的愿望;加速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为战后维护世界和平,谋求世界共同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解析】(1)依据材料中信息从反对侵略战争,维护世界和平、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各种挑战、保护生命安全,谋求生活保障以及各国自由选择社会制度等角度思考回答。 (2)依据材料中“《大西洋宪章》后来成为了各国继续进行反法西斯战争的纲领”的信息并结合所学从加速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以及谋求世界共同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借鉴等角度思考回答。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清廷入关后,确立了对满洲、蒙古、汉军八旗的“恩养”政策,建立了一套以官缺、旗地和月饷为三大支柱的特权经济模式。随着国家承平日久,旗丁“渐以庸懦”“习俗甚坏”。康熙及雍正曾先后采取了如扩大兵额、回赎旗地、京旗回屯等一系列措施,以谋求解决八旗的生计问题,但大多劳而无功。迫不得已,乾隆在保证清朝核心武装力量——满洲八旗和蒙古八旗的编制与待遇稳定的前提下,把具有正身旗人资格的八旗汉军成员豁除旗籍,编入州县民籍。出旗政策的实施是一个由少量到大量、由自愿到强制、由试探到逐渐形成标准的渐进性过程,朝廷还给予了诸多补偿措施。这些政策的实施为汉军解决了后顾之忧,“出旗”并没有遭到汉军多大的抵抗。“汉军出旗”是清代八旗制度的重大调整。自此以后,“不问满汉,但问旗民”,以旗人和一般民众的差别来指称满汉民族的不同也就具有了更加切近于实际的内涵。

——据孙静《乾隆朝八旗汉军身份变化述论》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军出旗”的影响。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汉军出旗”为案例,概括并说明影响改革成败的因素。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世纪50、60年代以来,对于世界经济、政治格局的变化趋势,学术界形成了不同的看法。一些学者提出“中心一边缘”论,认为中心国家与外围国家在贸易上不平等,技术进步、高效的生产活动,以及生产的创新等也逐渐向中心汇集,这些优势的汇集不断强化了中心国家地位。有人还指出,中心国家存在着对创新的不懈动力,通过创新,中心的地位日益巩固。

也有一些学者认为全球是一个相互依存的系统,也是一个动态发展的网络。随着国际经济、政治、军事力量的此消彼长,新兴国家层出不穷,许多原在边缘位置的国家成为半边缘位置的国家,部分半边缘位置的国家成为中心位置的国家,一旦形成多个中心,则新的中心又会涌现出来。

——据张康之、张桐《在“中心一边缘”结构中重新看世界》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世界近现代史知识,评材料中关于¨中心一边缘”的观点。(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

 

查看答案

(题文)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20世纪20年代,许多有识之士重新思考中国的前途与命运,出现了以留美、留法、留苏为主的一波留学热潮。“留美热”从1911年美国设立留美预备校——清华学堂开始,至1925年,在美学习科学与文化的中国留学生已达2500多人。“五四”前后,留法勤工俭学运动兴起,留法学生开始接触马克思主义,并积极向国内介绍和传播。国民革命期间又出现“留苏热”,国共两党多次选派青年去苏联学习。为此,1925年苏联当局设立“莫斯科中山大学”,专门培养中国留学生的革命理论和军事知识。

    新中国成立后“留苏热”再度兴起。1950年教育部规定,留学生直接归所在国中国大使馆领导,要定期汇报学习成绩及生活情况。从1950年到1966年,新中国派往苏联、东欧各国的留学生约一万余人,其中80%是留苏生。“文化大革命”十年间,出国留学人数急剧下降。1978年,随着50名留美学者的启程,出国留学逐渐回暖,留学人数逐年递增。至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出国留学生遍及世界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达到二十多万人。至2004年更达70万人,除公派之外,自费留学占很大比重。1992年国家出台“支持留学,鼓励回国,来去自由”的留学政策,从而给予了留学生以更大的自由度和施展自己才华的空间。

                                 ——据李喜所《百年留学潮与中国现代化》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20年代中国留学热潮的主要特点,并比较20世纪20年代与50年代“留苏热”的不同影响。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留学热潮重现的背景。概括与新中国初期相比,新时期留学热潮的主要变化。

 

查看答案

下列四幅世界名画,它们的共同之处是

A. 彰显时代进步洪流

B. 体现理性主义思潮

C. 绘画风格一脉相承

D. 艺术再现历史事实

 

查看答案

1962年,苏联经济学教授利别尔曼发表《计划·利润·奖金》,提出以利润、奖金等刺激生产。他的建议

A. 在赫鲁晓夫时代受重视,在勃列日涅夫执政前期受重视

B. 在赫鲁晓夫时代受重视,在勃列日涅夫执政前期受批判

C. 在赫鲁晓夫时代受批判,在勃列日涅夫执政前期受重视

D. 在赫鲁晓夫时代受批判,在勃列日涅夫执政前期受批判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