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历史:1840~1949历史现场》中叙述了这样的场景:“有六位学士路遇义和团,因身边带有铅笔一支,洋纸一张,便被乱刀拿下。还有一家因有一根火柴,结果一家八口全部被杀。”这反映了义和团
A. 滥杀无辜百姓
B. 极端排外情节
C. 盲目排斥洋货
D. 维护传统社会
19世纪的报刊、揭贴中,对民众多以“臣民“子民”相称。进入20世纪“国民”逐渐取代了“臣民““于民”。这反映出
A. 五四运动促成了民族觉醒
B. 民主共和观念得到广泛传播
C. 维新思想得到广泛传播
D. “中体西用”传播了启蒙思想
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最高立法机构国会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参议员每州两名,众议员根据各州人口比例选出。这一规定主要有利于调和
A. 立法与司法的矛盾
B. 中央与地方的矛盾
C. 南方与北方的矛盾
D. 大州与小州的矛盾
英国1688年的“光荣革命”本是一次宫廷政变,却一直被史学家定性为一次“革命”。这主要是因为这次政变:
A. 结束了英国君主的统治权力 B. 最终确立了英国君主立宪制
C. 标志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胜利结束 D. 标志着君主立宪制度开始确立
按照德国1871年宪法、法国1875年宪法规定,表中①②③④处应填写的内容依次是
国家元首 | ① | 总统 |
产生方式 | 世袭 | 选举 |
任期 | 终身 | ② |
职权 | ③ | 行政权 |
与议会关系 | 不对议会负责 | ④ |
A. 皇帝、七年、巨大权力、对议会负责
B. 宰相、四年、行政权、对议会负责
C. 宰相、四年、立法与行政权、对议会负责
D. 皇帝、七年、立法与行政权、不对议会负责
电影《鸦片战争》中有这样的镜头:外交大臣巴麦尊提出出兵进攻中国,议会以271票对262票的微弱多数通过了侵华战争拨款,英国女王最终同意对华宣战。对上述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
A. 英王是虚位元首,议会掌握国家权力
B. 英王形式上有对外宣战的权力
C. 英王是国家元首,议会对英王负责
D. 议会主权至上,英王要遵从议会通过的决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