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孟子认为,英明的君主规定人民的产业,一定要使他们上足以赡养父母,下足以抚养妻儿;好年成丰衣足食,坏年成也不至于饿死。他认为英明的统治者应该“与民同乐”,劝说统治者不要残害百姓,如果暴虐百姓太厉害,就会身死国亡。善政只能使人民敬畏,善教才能使人民喜爱,为了得到民心,必须实行好的教育。
——摘编自《浅析孟子的民本思想》
(1)依据材料一概括孟子的主要主张,分析这些主张的社会意义。
材料二黄宗羲将天下与君主分开,提出“岂天地之大,于兆人万姓之中,独私其一人一姓乎?”认为君主应当是社会之公仆,应当为天下民众服务谋利。
——摘编自杨韬《黄宗羲的民主思想述评》
(2)依据材料二指出,黄宗羲的核心思想是什么?产生这一思想的原因有哪些?
(3)综上,谈谈你对孟子和黄宗羲思想关系的认识。
交通规则的制定受社会环境影响,留下了鲜明的时代烙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下图是今陕西灵崖寺大殿左夏房存在的石刻实物(1181年),刻有“仪制令”,上有四行小字:“贱避贵、少避长、轻避重、去避来”。
—摘编自《中国古代的交通规则》
(1)依据材料一,概括我国古代交通规则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特点产生的原因。
材料二我国历来都是“靠左走”国家,在汽车进入中国后,出现了南北各不相同的两种行车方式——南方靠左,北方靠右。清朝末年,政府成立巡警部,用洋人做顾问,颁布的交通规章完全是欧洲式的,于是靠左行驶就变成了靠右行驶。在日本入侵时期,沦陷地区汽车靠左行驶;其余国土按照国民政府于1930年发起的“新生活运动”,汽车也是靠左行驶。抗战胜利后,行政院立法通过了“靠右走”的规定,至于公路上的行人,国民政府认为中国“靠左走”实为传统不易更改,所以仍规定“行人靠左”,但不久后国民政府采纳部分学者的建议做出规定,全国车、人都要“靠右走”。
——摘编自《道路交通规则起源:中国曾“以右为尊”》
(2)依据材料二归纳我国近代行路方式的确立经历了怎样的过程?并指出影响这一过程确立的因素。
材料三1955年发布的《城市交通规则》将交通标志分为三类共28种,1982年《公路标志及路面标线》将交通标志提升到三类105种,1999年发布实施了《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对于标线的形态、功能以及设置方式,标线的颜色和标划方式有了更为严格的规定。2016年,《道路交通信号灯设置与安装规范》细化了信号灯的设置依据,增加了信号灯排列顺序规定等;同年交通管理局下发通知,至2017年12月31日在全国部署推进城市道路交通信号灯配时智能化。
——摘编自《我国道路交通信号的发展》
(3)依据材料三,概括我国交通标志发展的趋势及影响。
1998年美国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在接受采访的1500人之中,有81%的人在此前一年里看过历史题材的电影或电视,而只有53%的人在同一时期看过历史题材的书籍。在网络和大众传媒普及的今天,这一比例更高(远高于81%)。这主要反映出
A. 影视艺术飞速发展
B. 文艺作品重视历史题材
C. 科技影响人类生活
D. 人们阅读意识不断增强
邓小平在一次重要活动中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就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下列图片与这一活动直接相关的是
A.
B.
C.
D.
至1969年初尼克松上任前,新中国与美国共举行了134次大使级会谈,但唯一的成果是1955年达成的关于遣返平民的协议,以至于有学者认为中美大使级会谈是“聋子的对话”。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美国对新中国的敌视
B. “一边倒”的外交政策
C. 外交谈判策略不成熟
D. 朝鲜战争对双方的影响
1945年,美国总统罗斯福在要求国会批准《布雷顿森林协定》的咨文中说:“我们必须把和平的机构坚实地放在……经济合作的牢固基础之上……国际经济合作的基石就是布雷顿森林关于国际货币基金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的建议书。”据此判断,美国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真正目的是
A. 维护世界和平安全
B. 推行“马歇尔计划”
C. 确立世界经济霸权
D. 加强国际经济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