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变法会带来社会生活的变化。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商鞅法令)行之二岁,秦俗日败。故秦人家富子壮则出分,家贫子壮则出赘。借父耰锄(指农具),虑有德色(指脸上显出给父亲恩德的表情);母取箕帚,立而谇语(指恶语相加)。……其慈子耆利(指爱自己的孩子、贪求财利),不同禽兽者亡几耳。
——汉·贾谊《治安策》
材料二 拓跋宏,这位非常类似二十世纪凯末尔的君王,以无与伦比的魄力,把鲜卑文化抛弃,对于汉文化,以充满敬慕的心情,毫发不遗地全部接受。
——柏杨《资治通鉴》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分析,商鞅变法导致社会风气发生了哪些变化。这与商鞅推行的哪些改革措施有关?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孝文帝“全部接受”汉文化的实质是什么?
(3)据上述材料,商鞅变法、孝文帝改革都不同程度上进行了“移风易俗”,分别指出这两次“移风易俗”对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
(4)综合上述材料,请谈谈你对“移风易俗”的认识。
日本明治维新时改革的动力是西化。英国模式自然作为铁路、电信、纺织工业以及许多商业方法方面的模范;法国模式用来改革法制、改革军事(后来采用普鲁士模式),海军当然还是学习英国;大学则归功于美国。这段材料说明
A. 日本政府派团赴西方进行实地考察
B. 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引进人才
C. 有选择、有侧重地学习西方国家发展模式
D. 政府扶植
明治政府推行的“文明开化”政策的核心是
A. 废除身份制度实行形式上的平等
B. 提倡武士道精神,实现民族振兴
C. 殖产兴业
D. 用西方资本主义文化来改造日本封建文化
在明治维新的措施中,对日本社会的进步和持续发展影响最为深远的是
A. 废藩置县
B. 废除土地买卖禁令
C. 实行征兵制
D. 发展近代教育
有学者认为,现代化主要有两种途径:一种是原发型,主要是内部因素积累,自发转变;一种是传导型,主要是外部刺激,进而回应和学习。以下属于传导型发展现代化的国家是
A. 英国
B. 法国
C. 日本
D. 德国
1868年,明治政府颁布“五条誓文”,其中之一为“官武一体,以至庶民,各遂其志,务使人心不倦”。在后来的改革中,起到这种作用的措施是
A. 殖产兴业
B. 文明开化
C. 废藩置县
D. 四民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