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严中平在《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中指出,“在国民党统治区的3758家工厂中...

严中平在《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中指出,“在国民党统治区的3758家工厂中,有590家在1937年就存在,有3168家是1938—1942年间创办的”。这些工厂大多数设在四川、湖南、陕西和广西。材料表明

A. 抗战客观上促进了国统区经济迅速发展

B. 中部和西部地区成为当时中国经济重心

C. 抗战期间列强暂时放松了对华经济侵略

D. 抗战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工业布局的调整

 

D 【解析】本题考查抗日战争时期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以及工业布局的变化,意在考查考生解读材料、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只提供了中部、西部部分省份的工业企业的发展状况,不能全面反映国统区和整个中国的经济,故AB两项错误。C项与材料没有直接关系。中部和西部地区工业企业数量增加反映了抗战时期中国工业布局的调整,故选D。本题考生错选AB两项的原因是没有仔细甄别“国统区”“中国”和“中部”“西部”这些区域概念。错选C项的原因是把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发展的原因迁移了过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912—1919年期间和1927—1937年期间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高速发展的两个阶段,相同的原因是

A. 国家统一的实现

B. 列强放松对华侵略

C. 国内和平时期的到来

D. 政府政策鼓励支持

 

查看答案

张之洞说:“现在洋商已准在内地设厂制造土货,无从禁阻,愈开愈多,华商更难觅生计,即使日后续开,已显著落后。莫若议与洋商合办,既免占我全利,并可学其工艺,此亦补救漏卮之一法。”材料表明张之洞

A. 主张中外合作办厂以图求富自强

B. 认为“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不合时宜

C. 希望通过民间办厂以解决人民生计

D. 投身工业,积极倡导“实业救国”

 

查看答案

观察华商、日商纱厂资本分配及变化表(单位:国币万元)

年份

华商

日商

实数

比重

实数

比重

1921

9482.2

75.9

1967.1

15.2

1931

15251.8

56.7

10851.1

40.3

1936

17294.6

44.2

19615.1

50.1

 

 

造成华商、日商发展变化的因素有

①南京国民政府采取一系列发展经济措施

②一战结束后,外国资本卷土重来,民族工业受到挤压

③日本加紧对华侵略,在华势力不断扩张

④华商发展缓慢,日商资本迅速增长

A. ①②

B. ①②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查看答案

明前中期,朝廷在饮食器具使用上有一套严格规定,例如官员不得使用玉制器皿等。到明后期,连低级官员乃至普通人家也都使用玉制器皿。这一变化反映了

A. 经济发展冲击等级秩序

B. 君主专制统治逐渐加强

C. 市民兴起瓦解传统伦理

D. 低级官员易染奢靡风气

 

查看答案

明初,随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不断强化,表现在对外政策上实施海禁政策,下列关于明初海禁政策的表述,正确的有

①明初和清初海禁的直接原因相同

②海禁主要针对限制民间贸易

③在官府组织下仍可以进行对外贸易

④海禁对外商无限制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②③

D. ①②③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