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何一民在《中国城市史纲》中提到,唐代主要城市有长安、洛阳,扬州、益州、杭州、苏州...

何一民在《中国城市史纲》中提到,唐代主要城市有长安、洛阳,扬州、益州、杭州、苏州、湖州、常州、鄂州、洪州、广州等70个之多。他认为,唐代的城市在数量上有所增加,分布也较广泛且主要分布在黄河中下游地区和长江下游地区。这表明

A. 唐代城市兴起体现了精耕细作小农经济的普遍发展

B. 唐代经济发展较为均衡,交通对城市的发展影响最大

C. 唐代东部地区经济较为繁荣,有经济重心南移的趋势

D. 对外贸易的发展、商帮的涌现促进了南方城市的发展

 

C 【解析】材料中列举的城市大多数位于沿海和黄河以及长江中下游地区,说明该时期我国的经济重心逐渐由关中地区向南方转移,故C正确;A中普遍发展说法绝对,排除;材料明显是东南沿海经济呈现上升趋势,并不是平衡发展,故B错误;商帮出现于明清时期,不符合材料时间,故D错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七科谪”,是指西汉时期四种三代之内经商的人、犯了罪的官吏、杀人犯和入赘的女婿。汉武帝认为这七种人重利轻生,故战斗力很强,于是要求其入伍参战。西汉时期“四种三代之内经商的人”被纳入“七科谪”反映了当时统治者

A. 激化阶级矛盾

B. 削弱军队实力

C. 打压商人群体

D. 促进经济进步

 

查看答案

西汉初年,皇帝找不到颜色相同的四匹马来驾车,将相大臣甚至只能乘坐牛车;到汉武帝初,普通百姓也拥有马匹,“阡陌之间成群”。马匹大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是

A. 社会稳定经济得到迅速发展

B. 西域良马引进与马种改良

C. 游牧民族大规模地移居中原

D. 长期和平使战马消耗减少

 

查看答案

西汉初年,曹参向学者盖公请教治民之道,盖公日:“治道贵清静而民自定。”曹参采纳此说,治理地方很有成效。后来曹参担任丞相,把这一方针推行于全国。采用这种治国方针所要解决的问题是

A. 平息战争,稳定社会秩序

B. 久经战乱,社会经济凋敝

C. 郡国并行,地方势力强大

D. 汉承秦制,推行郡县制度

 

查看答案

《吕氏春秋·上农》在描述农耕之利时不无夸张地说:一个农夫耕种肥沃的土地可以养活九口人,耕种一般的土地也能养活五口人。战国时期农业收益的增加

A. 促进了个体小农经济的形成

B. 抑制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C. 导致畜力与铁制农具的使用

D. 阻碍了大土地所有制的成长

 

查看答案

《管子》记载:今铁官之数曰:一女必有一鍼(针)、一刀,若(然后)其事立;耕者必有一耒、一耜、一铫,若其事立;行服连轺(小马车)辇者,必有一斤、一锯、一锥、一凿,若其事立;不尔而成事者,天下无有。由此可知当时

A. 各行业分工比较细致    B. 精耕细作农业技术已经成熟

C. 官营冶铁业相当发达    D. 铁器在生产生活中地位重要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