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段祺瑞相信,“日本人既已加入(指参加一战),我若不...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段祺瑞相信,“日本人既已加入(指参加一战),我若不参加,日本对青岛势必染指掠夺”,而“德国虽系当今之强国,但众怒难犯。料其难以取胜。将来协约国取得胜利,中国将成局外之人,而我国参加,那将迥然成另一局面。到时中国也是战胜国之一,和会上有我一席之地……”

——《中国从一战获得多少好处》

(1)根据材料一,概括段祺瑞主张参战的动机,其动机是否实现,请以史实加以说明。

材料二

1943年11月18日,蒋介石应邀参加三国首脑会谈。讨论中国和亚洲有关重大军事、政治等问题,包括联合对日作战和战后处置日本。这次首脑会晤标志着战时三国合作的高峰,中国作为四大盟国之一登上了国际政治舞台。

——摘编自梁承波《浅析二战期间中国大国地位的获得与丧失》

(2)材料二中“三国首脑会谈”指哪一历史事件?此时中国国际地位发生了怎样变化?

材料三

 

(3)根据材料三指出二战期间促使中国国际地位发生变化的因素。用史实说明其变化的具体表现。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中国在两次世界大战中国际地位变化的认识?

 

(1)动机:抵制日本的侵略,提高中国国际地位。 没有实现。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 (2)开罗会议;二战期间中国是世界反法西斯的四大国之一,国际地位提高。 (3)中国是反法西斯的主战场,是战胜日本法西斯的主要力量。 收回台湾;联合国创始国之一;参加布雷顿森林会议。 (4)弱国无外交;中国国际地位的变化和中国在战争中所做的贡献相关。 【解析】(1)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若不参加,日本对青岛势必染指掠夺、和会上有我一席之地”等字眼意在强调段祺瑞主张参战的动机有两个,一是抵制日本的侵略,二是提高中国国际地位。巴黎和会并没有中国的一席之地等史实说明了东即并未实现 (2)蒋介石应邀参加三国首脑会谈指的是1943年的开罗会议,这是历史识记点。能够参加大国的首脑会议足以证明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当然这是由于中国为反法西斯战争胜利贡献大而带来的地位提高。 (3)二战期间促使中国国际地位发生变化的因素主要突出中国为战争的胜利做出的贡献大的角度进行分析,因为中国是牵制了日本大量的兵力,是战胜日本法西斯的主要力量。而在列举史实是主要回答出台湾的收回、治外法权等的取消、参加了大国首脑会议、成为联合国创始国等史实即可。 (4)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中国没有地位,在谈认识时主要从弱国无外交,而第二次世界大战时中国的国际地位明显的得到了提高,在谈认识时则主要从中国为战争所作贡献大所以国际地位必然会提高的角度进行分析。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观察下图,抵御和消除图片中现象的根本途径是

大气污染              艾滋病祸及儿童         南斯拉夫难民

A. 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B. 消除贫富差距

C. 走和平与发展之路    D. 消灭霸权主义

 

查看答案

《联合国宪章》规定安理会在形成重大决议方面,中、法、苏、英、美五国具有否决权;对于威胁、破坏和平及侵略行为,安理会可决定采用武力之外的各种方法对其实行制裁或采取必要之空海陆军行动,以维持或恢复国际和平及安全。材料反映安理会

A. 突出了大国的责任和作用    B. 促进成员国之间的合作

C. 带有大国控制和强权政治色彩    D. 有效避免了战争的威胁

 

查看答案

海湾战争是二战后参战国家最多的一次局部战争,它产生的主要影响有

①美国等西方大国加强了在海湾地区的作用      ②促进了阿拉伯世界的团结

③使各国军事界对传统的战争观念进行重大反思④苏联控制海湾地区的能力减弱

A. ①②    B. ①②③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查看答案

在印巴分治方案中,宗教信仰作为划分国家的唯一标准,这一做法

A. 有利于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    B. 体现了信仰自由与平等

C. 加强了民族间的交流与融合    D. 是英国“分而治之”政策的产物

 

查看答案

20世纪70年代至今,《赫鲁晓夫回忆录》多次出版,并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因其内容的复杂性,不同年代版本的内容均有所不同。由此可知,此回忆录作为一种史料

A. 能够准确记述作者的事迹    B. 反映出时代对历史叙述的影响

C. 版本越新越接近历史真相    D. 比相关研究著作的可信度更高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