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史家描述:西汉时“经商为富的,虽富而不荣;耕读传家的,虽贫而尊。一旦显扬,远为富人所不及……因此商人只要家境粗给,便急于改业,让他们的儿子离市场,进学校。”这一现象主要反映了当时
A. 商人谋求政治地位
B. 工商业经济的发展
C. 农民地位比商人高
D. 儒学独尊地位确立
明朝时期江浙地区市镇与明朝以前的城市相比,其主要特点有
①多为商业中心
②个别市镇出现新的生产方式
③呈现专业化特色
④兼有政治、商业中心的双重功能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④
宋朝时期,本来衣食国家、与市场联系有限的士卒、宗教人士、官吏、皇室成员等
人也积极介入商业,使宋代从事市场交换活动的人群变得复杂起来了,真可谓“全民经商”。形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A. 城市经济的日益繁荣 B. 商品经济发展的推动
C. 重农抑商政策的放宽 D. 社会上层可倚权获利
“肇牵车牛远服贾,用孝养厥父母。”(《尚书·酒诰》)“如贾三倍,君子是识。”(《诗经·大雅》)这两段材料的主题虽然是儒家思想,但也可以用来研究
A. 农业的产生
B. 商业的发展
C. 手工业的进步
D. 城市的变迁
经文献资料和考古证实,西汉长安城周长25公里多,城内有8条主要大街,均与城门相通。其中贯穿南北的一条大街长达5公里多,整个街面宽约50米。长安商业繁荣,从事商业交易的有九个市。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坊市界限被打破,商业活动分散在城中 ②是研究西汉城市与商业发展的素材之一 ③统治者推行重商政策,促进商业的繁荣 ④青花瓷的热销给许多店铺带来丰厚利润
A. ②③ B. ③ C. ①② D. ②
“锦上添花”、“丝丝入扣”等成语都是对中国古代纺织工艺的赞誉。下列对古代纺织业的表述正确的是
A. 商周时期丝绸产品远销欧洲
B. 唐代黄道婆改进棉纺织技术
C. 汉代中国获得“丝国”称号
D. 清朝官营手工业依然占据主导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