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史料记载:“(甲午战争后)随便走进哪一家农户,人们都可以看到,曾经是不可缺少的纺...

史料记载:“(甲午战争后)随便走进哪一家农户,人们都可以看到,曾经是不可缺少的纺车,都蒙上了尘土,被人遗忘了。一捆捆机器压的印度孟买棉纱似乎使人注意到手纺车已经不合时宜了。”这种现象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 民族工业尚未起步

B. 孟买的棉纱质优价廉

C. 手摇纺车效率低下

D. 家庭纺织业逐步解体

 

D 【解析】依据题干中“纺车,都蒙上了尘土,被人遗忘了。一捆捆机器压的孟买棉纱似乎使人注意到手纺车已经不合时宜了。”说明传统家庭纺织业消失,实质上反映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故D正确;甲午战争后民族工业获得初步发展,A错误;B和C不是实质问题。排除。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表摘自《传统农业时代的灾荒风险和粮食安全》。据此可知,魏晋南北朝时期

A. 南方经济发展水平迅速超过北方    B. 江南经济开发的新格局初步形成

C. 北方经济区的优势地位不复存在    D. 全国的经济重心已经转移到南方

 

查看答案

《吕氏春秋·上农》在描述农耕之利时不无夸张地说:一个农夫耕种肥沃的土地可以养活九口人,耕种一般的土地也能养活五口人。战国时期农业收益的增加

A. 促进了个体小农经济的形成

B. 抑制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C. 导致畜力与铁制农具的使用

D. 阻碍了大土地所有制的成长

 

查看答案

中国古代许多朝代出现“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的现象,根源在于

A. 封建专制下的政治腐败

B. 商品经济的发展

C. 封建土地私有制

D. 贵族地主的压迫

 

查看答案

历史学家王家范说:“它对市场经济的破坏作用是双重的,即把皇室官僚乃至政府工程所需产品排斥于市场之外,依靠直接劳役实行自给,同时也使民生日用商品带有浓厚的政治财政色彩,成为一种假性商品经济。”对“它”的理解正确的是

A. 经营目的是追求最大利润

B. 经营规模受到资金的限制

C. 主要为人民生产生活服务

D. 代表当时手工业最高水平

 

查看答案

在宋代,发展众多,是人们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交换市场,是沟通城乡的桥梁。以上材料反映的经济现象是

A. 草市    B. 夜市    C. 晓市    D. 街市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