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汉代各农耕区的劳动生产率比较表
农耕区域 | 年人均耕田数 | 平均亩产量 | 粮食总收入量 |
南方农耕区 | 23小亩 | 1.37石 | 32石 |
中原农耕区 | 30小亩 | 1.5石 | 45石 |
西北屯垦区 | 74小亩 | 0.4石 | 29石 |
此表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A. 人多地少制约南方经济发展
B. 西北与南方生产力水平相近
C. 中原地区精耕细作技术领先
D. 地理环境决定农业生产水平
下表是古籍中涉及大秦(罗马帝国)的部分记载。据此判断,汉魏时期
内容 | 出处 |
“永宁元年,掸国(今缅甸东北)王雍由调复遣使者诣阕朝贺,献乐及幻人……自言我海西人。海西即大秦也,掸国西南通大秦。” | 《后汉书》 |
“从加那调州(今缅甸丹那沙林,一说在孟加拉湾西岸)乘大舶,张七帆,时风一月余,乃入秦,大秦国也。” | 《吴时外国传》 |
“大秦道既从海北陆通,又循海而南,与交趾(今越南北部)七郡外夷比(邻),又有水道通益州、永昌……” | 《魏略》 |
A. 海陆交通都可到达大秦
B. 中国与大秦直接往来频繁
C. 中西方交往以海路为主
D. 史籍对大秦已有详尽记载
出土文献秦简《法律答问》有如下法条解释:“(父)擅杀子,黥为城旦春。”“殴大父母(祖父母),黥黥为城旦春。”(城旦春:一种强制服役的徒刑,男犯筑城,女犯春米。)这突出说明秦律
A. 厉行轻罪重罚
B. 保留原始习俗
C. 条文细细密完备
D. 维护伦理秩序
孟子主张“制民恒产”“勿夺农时”“省刑罚,薄税敛。”董仲舒主张“限民田,以澹不足”“塞兼并之路”“薄赋敛,省徭役,以宽民力”。关于二者的思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两者主张都具有代表了人民的利益
B. 两者主张都有利于封建小农经济的发展
C. 两者主张都抑制土地兼并
D. 两者主张都得到统治者认同
由孔子到孟子,“孝”的内涵中家庭、道德伦理慢慢走向政治、道德二重化。孝道与治道开始慢慢地融合,并成为历代帝王和圣贤们追求的最高境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把“孝”由家庭推向社会,把个人的伦理道德升华为治国平天下。这体现了
A. 儒家理想化的治国追求
B. 儒家思想成为了专制统治的工具
C. 追求个人品德的重要性
D. 统治者提高个人修养以治理天下
西周铜器铭文中有卿大夫、王之近臣在前王死后,由新王重新任命其继续担任旧职的记载,如《师虎簋》铭文说“命汝更(续)乃祖考”,《善鼎》说“今余惟肇申先王命”等等。这说明西周时期
A. 宗法制有利于王权的稳定性
B. 奴隶主贵族的官爵世代相传
C. 世袭制与分封制有一定矛盾
D. 权位继承主要遵从先王祖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