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初禁止在籍户口逃亡,凡亡者“一日笞三十,十日加一等”;开元九年,朝廷规定,逃户自首者可以选择就地附籍,免除其6年的租调和徭役。这一调整
A. 赋予农民自由迁徙权
B. 有利于保障赋税收入
C. 推动租佃关系普遍化
D. 有利于遏制土地兼并
北魏时期地方官任期多为六年,隋朝几经改革定为四年,唐宋时期,州县官严格遵守一年一考课,三年一升迁的考核任期制。这一变化反映了
A. 科举制进一步完善
B. 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加强
C. 监察制度不断发展
D. 社会稳定官员晋升较快
下表为不同史籍关于东汉某一现象的历史叙述。
记述 | 出处 |
“今选举不实,邪佞未去。权门请托,残吏放手,百姓愁怨,情无告诉。” | 《后汉书·显宗孝明帝纪》 |
“郡国举孝廉,率取年少能报恩者,耆宿大贤多见废弃。” | 《后汉书·樊宏阴识列传》 |
“今当举六孝廉,多得贵戚书命,不宜相违,欲自用一名士以报国家。” | 《后汉书·张王种陈列传》 |
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A. 世家子弟入仕致使政局动荡不安
B. 举孝廉成为政府选拔官员的主要途径
C. 朝廷重视对青年才俊的选拔任用
D. 察举制逐步催生出社会中的门第
以下为汉代各农耕区的劳动生产率比较表
农耕区域 | 年人均耕田数 | 平均亩产量 | 粮食总收入量 |
南方农耕区 | 23小亩 | 1.37石 | 32石 |
中原农耕区 | 30小亩 | 1.5石 | 45石 |
西北屯垦区 | 74小亩 | 0.4石 | 29石 |
此表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A. 人多地少制约南方经济发展
B. 西北与南方生产力水平相近
C. 中原地区精耕细作技术领先
D. 地理环境决定农业生产水平
下表是古籍中涉及大秦(罗马帝国)的部分记载。据此判断,汉魏时期
内容 | 出处 |
“永宁元年,掸国(今缅甸东北)王雍由调复遣使者诣阕朝贺,献乐及幻人……自言我海西人。海西即大秦也,掸国西南通大秦。” | 《后汉书》 |
“从加那调州(今缅甸丹那沙林,一说在孟加拉湾西岸)乘大舶,张七帆,时风一月余,乃入秦,大秦国也。” | 《吴时外国传》 |
“大秦道既从海北陆通,又循海而南,与交趾(今越南北部)七郡外夷比(邻),又有水道通益州、永昌……” | 《魏略》 |
A. 海陆交通都可到达大秦
B. 中国与大秦直接往来频繁
C. 中西方交往以海路为主
D. 史籍对大秦已有详尽记载
出土文献秦简《法律答问》有如下法条解释:“(父)擅杀子,黥为城旦春。”“殴大父母(祖父母),黥黥为城旦春。”(城旦春:一种强制服役的徒刑,男犯筑城,女犯春米。)这突出说明秦律
A. 厉行轻罪重罚
B. 保留原始习俗
C. 条文细细密完备
D. 维护伦理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