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启超说:“吾二十年前所著《戊戌政变记》,后之作清史者记戊戌事,谁不认为可贵之史料?然谓所记悉为信史,吾已不敢自承。何则?感情作用所支配,不免将真迹放大也!治史者明乎此义,处处打几分折头,庶无大过矣!”这说明
A. 需结合史料特征理性分析史料价值
B. 《戊戌政变记》将事实放大不是信史
C. 直接史料比间接史料具有更大价值
D. 历史真相因年代久远已变得模糊不清
曾国藩在强调“义理”的同时,肯定了“经济”的重要性,在姚鼐“义理、考据、辞章”三学并举观的基础上,提出了“义理、辞章、经济、考据”四学并举的观点。曾国藩的四学并举观
A. 体现了中体西用思想
B. 表现了对传统文化的不满
C. 说明对发展实业的重视
D. 指导了洋务实践的开展
下表是关于中国印刷术的相关记述,据此能够得出的历史结论是
记述 | 出处 |
“剑南、两川及淮南道,皆以版印历日鬻于市。每岁司天台未奏颁下新历。其印历已满天下” | 【后晋】刘响《旧唐书·文宗本纪》 |
“玄奘以回峰纸印普贤像,施于四众,每岁五驮无余” | 【后唐】冯贽《云仙散录》 |
“镂板刻书,意在流传,然经书史籍,初无版行。而历日字书,通俗浅陋之书,需之者众,故先有雕板” | 【民国】王修《版本述》 |
A. 印刷术推动中外思想文化交流
B. 雕版印刷术顺应了社会需求
C. 文化传承与创新有赖于印刷术
D. 政府支持印刷术的技术革新
清雍正五年浙江布政使孔毓璞请求:“蒙圣谕藩臬(官员)皆赐折奏。仰恳圣恩,赐臣一例用折。”孔毓璞从而获得了越过一切中央机构直报皇帝的密奏之权。材料反映清朝
A. 非理性化统治的趋势日益明显
B. 军机处设立带来保密性的加强
C. 议政王大臣会议开始受到制约
D. 地方实力的加强迫使中央妥协
明代熊人霖《南荣集》曾载闽浙一带的“寮主经济”:寮主者,汀之久居各邑山中,颇有资本者,披寮蓬以待菁民之至,给所执之种,俾为锄植而征其租,菁民者,汀、上杭之贫民,每年数百为群,赤手至各邑,依寮主为活,而受其值。这反映了当时
A. 经济作物大量入市
B. 小农经济开始解体
C. 雇佣关系开始出现
D. 农业生产关系调整
明朝苏州一位叫谭晓的人,低价购买大量洼地,雇佣百名乡民劳动。低洼为池养鱼,池上筑舍养猪、鸡,鱼食其粪;四周垒高地,按地质种果树、蔬菜等。产品卖出后,收入是田地生产的三倍。这一现象
A. 反映了庄园经济的盛行 B. 表明租佃关系的日益普遍
C. 受益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D. 说明农业技长趋于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