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3年,赫斯特染料厂总共只有5个工人,到1912年达到7700人,其中包括380名熟练的化学家和工程师;巴登笨胺和苏打厂,在1875年拥有工人885人,到1914年达到11000人,这些化学工厂后来成为整个工业帝国——“法本化学工业公司”的中心。这一现象反映了德国
A. 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 B. 国家统一推动经济发展
C. 科学推动了生产力发展 D. 化学工业成为支柱产业
19世纪,一位到英国旅游的加拿大人面对煤燃烧造成的遮天蔽日的烟雾,感觉到与其家乡那种“单调的纯净”不同,这种舒服的烟雾“为空气增加了一种可靠性和营养,让你似乎能感觉到肺在咀嚼它”.这种感受的产生反映了他
A. 对英国环境污染的漠不关心
B. 对化学和医学知识茫然无知
C. 为工业文明到来而兴奋不已
D. 为本国的空气纯净深感自豪
根据下表,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年份 | 发明者 | 职业 | 成果 |
1765 | 哈格里夫斯 | 木工、纺织工 | 珍妮纺纱机 |
1769 | 阿克莱特 | 理发匠 | 水力纺纱机 |
1785 | 卡特莱特 | 牧师 | 水力织布机 |
1785 | 瓦特 | 修理工 | 改良蒸汽机 |
A. 科学与技术开始紧密结合
B. 英国纺织业技术和产量都领先世界
C. 工业革命率先在英国完成
D. 工业生产逐渐摆脱对自然力的依赖
英国东印度公司创立于1600年,原是一个殖民商业垄断公司,代表英国控制着英国与印度、香港等殖民地的商贸关系,后在1874年被解散。东印度公司被解散反映的历史趋势是
A. 民族解放运动的兴起
B. 英国逐渐丧失世界工厂的地位
C. 电气时代取代蒸汽时代
D. 自由主义经济思潮的兴起
1663年英国颁布《主要产物法令》,其中规定:凡在欧洲各地出产或制造的物品,都必须先输送到英国,再用英国船从英国海港启程,才可以转运到美洲殖民地。此规定的主要目的在于
A. 加强与欧洲各国的联系 B. 打破西班牙贸易垄断
C. 获取垄断性的贸易利润 D. 遏制荷兰商业的发展
下表是1576—1602年由菲律宾运到中国某物品的估值统计表,该物品量可能是
时间 | 1576 | 1586 | 1596 | 1602 |
估值 | 30万比索 | 50万比索 | 100万比索 | 200万比索 |
(注:比索是一种主要在西班牙殖民地国家所使用的货币单位)
A. 玉米
B. 茶叶
C. 鸦片
D. 白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