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中国、印度以及其他亚洲新兴经济体国家的表现都大大好于美欧发达国家。2012年,亚洲在全球贸易总额中占三分之一,美国在亚洲的直接投资远远超过西欧,亚洲成为美国最大的贸易伙伴。这表明
A. 世界经济重心转移趋势明显
B. 形成了欧美亚三足鼎立的局面
C. 美国大力实施“重返亚洲”战略
D. “一超多强”格局日趋模糊
戈尔巴乔夫是苏联解体的关键人物,但1990年却被授予诺贝尔和平奖。由俄罗斯教育部审查认定、国家历史学会编写的新版历史教科书对此评述为:“苏联民众对此的反映却是敌对的、冷淡的。与此同时,西方社会却在庆祝戈尔巴乔夫对‘冷战’和平演变的巨大贡献。”对此评述理解正确的是
A. 苏联解体主要由于西方和平演变
B. 俄罗斯重视国家的意识形态导向
C. 苏联改革没有解决好民生问题
D. 历史教科书具有社会教育功能
美国史学家阿基拉·艾里依在《20世纪史》中写到:如果说,20世纪为下一个世纪留下某些遗产的话,国际主义便是其中之一。由此判断“国际主义”是
A. 美国凭借实力控制世界
B. 冷战后世界的紧张动荡
C. 国际间的合作日趋密切
D. 多极格局下的大国竞争
如图所示,新中国成立后外交史上出现过三次建交高潮,引发第三次高潮的主要原因是
A. 中日建交
B. 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D. 中美关系正常化
在经互会成员国的对外贸易中,1963年时,其与西方工业国的贸易占19%,与发展中国家的贸易占12%;到了20世纪80年代,其与西方工业国的贸易占27%—33%,与发展中国家的贸易占14%—17%。上述变化反映了
A. 发展中国家不断崛起
B. 东西方关系逐步缓和
C. 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日益明显
D. 经互会成员国的市场竞争力增强
1961年肯尼迪就任总统后,提出了“新边疆”的口号,推行包括减税,增加失业津贴等一系列社会经济改革方案。结果年收入100万美元的巨富,收入增加134%。年收入4000美元的工人,收入增加5.6%,通货膨胀和失业率有所下降。这一措施旨在
A. 清除社会中的贫富差距
B. 实践国家干预经济政策
C. 应对经济“滞胀”的问题
D. 促进经济繁荣争霸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