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唐代宗于广德元年(763年)即位之后,面临安史乱后均田制彻底崩溃、籍课口锐减五百二十多万、租庸调制难以维持的现实下,下诏降低国家财政对以丁身为计税单位的租庸调收入的倚重程度。《册府元龟》卷五〇六《俸禄二》载曰:“广德二年正月,税天下地亩青苗钱,给百官俸禄,起七月给。”又有一种地头钱,开征于代宗永泰元年(765年)之前。大历五年代宗诏曰:“京兆府应征青苗、地头钱等,承前青苗钱每亩征十五文,地头钱每亩征二十五文。自令以后,宜一切以青苗钱为名,每亩减五文,征三十五文。”大历八年,制曰:“其青苗地头,天下诸州每亩率钱十五。顷以京师烦扰,供应颇多,苟从权宜,遂倍其数。自今以后,宣准诸州例征率。”史称大历二年(767年)五月,诸道税地钱使、殿中侍御史韦光裔等人出使返京,共带回青苗490万贯钱,上缴国库。“天下用兵,百官俸钱折,乃议于天下地亩青苗上量配税钱,令御史府差使征之,以充百官俸料。每年据数均给之,岁以为常式。”
——摘编自陈明光《唐朝推行两税法改革的财政前提一一代宗时期财政改革与整顿述评》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代宗税制改革的背景与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代宗税制改革的作用。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詹姆士二世的宗教迫害政策,着手于恢复天主教在英国统治地位的行为却触犯了资产阶级、新贵族和封建阶级的共同利益。因为天主教一旦恢复,他们就可能丧失在宗教改革中获得的财政地产,工商资产阶级的利益也必然受到威胁。同样的如果采取暴力革命的方式,就会把国家拖到腥风血雨中,由此可见,这场兵不血刃的宫廷政变实质上是资产阶级和封建阶级的妥协……这种英国式的政治妥协并不是一个偶然现象,而是一种英国政治发展的常态,是一种民族特性、行为习惯和社会实践方式。罗素在论及英国经验主义时就指出,英国人承袭了典型的喜欢妥协的传统,在社会问题上,他们考虑的是改良,而不是革命。这反映了一种偏向妥协的民族特性和传统价值。
——摘编自陈晨《从1688年光荣革命看“英国式”政治冲突的解决》
材料二美国人明白自己的国家具有强烈的多元性,而它们通过制定宪法,不是要消除这种多元性,建立唯一的占主导地位的利益或价值体系。在制定宪法的过程中,制宪者必须在利益高度多元化的背景下通过妥协来达成某种共认,妥协的精神与原则充分的体现在了美国宪法的制定过程中。具体来看,在宪法的制定过程中,各州代表争论得不可开交,但是其中的几对矛盾的处理,充分体现了妥协的精神,最终的宪法,没有照顾到每一个人所有的利益,因为这些利益是多元而对立的。在制宪后,许多人也发现,宪法离自己的主张相去甚远,但美国宪法的成功之处在于它巧妙地协调了原则和妥协的关系,使不同的群体均可从中寻求满足自己利益的资源,而不必走上推翻宪政的极端道路。
——摘编自赵九州《政治是关于妥协的艺术一一以美国宪法的制订为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光荣革命采取妥协方式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1787年宪法政治妥协的具体表现,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西方政治妥协的认识。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公元前5世纪,雅典城邦让行使警察职能的公共奴隶用染成红色的绳子驱使公民参加公民大会。公元前4世纪初,雅典开始给予出席公民大会的公民一定的补贴。经常性的集体活动使公民们明确地意识到,他们不仅是一个利益共同体,同时还是一个有着共同生活经历、共同传统和共同感受的集体。公共空间是城邦进行社会动员,向公民群体传递统治性意识形态的主要场所。在公共空间中,贵族与平民为伍,政治领袖与普通公民打成一片。
——摘编自黄洋《希腊城邦的公共空间与政治文化》
材料二在古希腊,公共领域和私人领域的关系本质上为一种主从关系,公共领域是主导,私人领城为从属。古希腊公共领域可以侵犯家庭私人领域,民众法庭也会异化为穷人瓜分富人财产的机构,民众法庭的意志即多数人的意志,而多数人的意志根本上就是城邦的意志,多数人的意志正是通过上升为城邦意志而具有了不容置疑的合法性,才使得其对家庭私有财产的侵犯得以实现。
——摘编自刘汉超《论古希腊城邦时期的公共领城与私人领域》
(1)根据材料一,指出雅典鼓励公民参与公共活动的目的。
(2)有学者批评雅典的民主制度,认为“人民大众的统治,在他们那里演变成为不讲法治、抛弃道德、剥削富人的暴政”。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这一观点进行评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明朝十三道监察御史表面上受到都察院的管辖,但在行使职权时,往往可以不受约束,直接受皇帝控制。相对于都察院来说,六科给事中的独立性更强,科道不互相统属。与前代相比,都御史拥有纠劾百司的三劾权,有考察和罢免官吏的权力,还有最高司法权。同时,在监察范围上,明朝则进一步扩大。行政、司法、军事都在监察范围之内,甚至包括思想、文化方面也都纳入监察之列。明朝监察官员的品级一般都不高,只有中央都察院的上官品级较高。这使得监察官员不易受到权力的蛊惑,坚持自己的立场,同时,他们执行任务的过程中权力重大,也往往能够为朝廷立功。
——整理自刘洁君《浅析明朝监察制度及对当今的启示》
材料二在中国古代,监察机关的性质从一开始就被规定为皇帝的“耳目”。对此,历朝历代的敕谕、法律都讲得很清楚。所以,所谓的中国古代监察机关的“独立”,仅仅是限于形式,其实根本无独立可言;所谓的“垂直”体制,实质是不统属于任何相府或地方机关,而直接由皇帝统领。御史们弹奏可以不请示台主或院主,甚至可以弹劾台主或院主,但不得不听命于皇帝。从制度设计的宗旨而言,中国古代历朝设立监察机关的首要目的是纠察百官、防治腐败,事实上,在这方面也收到了相当的成效。但是,它又带来了另一个严峻的问题,即监察官员因拥有过大的权力而自身严重腐败。
——整理自艾永明《对中国古代监察制度利弊的理性分析》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朝监察制度的特点。
(2)分析材料反映的本质问题,综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简要说明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影响。
下面是近代德国农业、工业、服务业所占比重示意图。据此可推知,德国
A. 统一实现反而阻碍经济发展
B. 工业化水平呈不断增长趋势
C. 经济与社会结构均发生巨变
D. 农业是整个国民经济的基础
德国社会民主党领导广大工人采取各种形式进行了英勇斗争,组织进行“合法的”选举斗争和议会外斗争,揭露俾斯麦内政外交的反动性,举行游行示威和罢工等活动,在严酷的条件下顽强地坚持了12年,终于在1890年赢得了废除《反社会主义非常法》的胜利。这表明在德意志帝国
A. 民主力量在不断增强
B. 工人阶级获得了立法权
C. 代议制是专制的工具
D. 专制势力成为强弩之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