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臣民意识向公民意识转变,是近代政治观念发展中的一个基本问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朕即国家,……为了百姓本身的利益,国君应当使他们无条件服从。只有当全部权力完全集中在唯一的国君手里时,臣民的幸福和安谧才有保障……臣民没有权利,只有义务。”
—— (法)路易十四(1638-1715)
材料二 第一条 在权利方面,人们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第二条 任何政治结合的目的都在于保存人的自然的和不可动摇的权利。这些权利就是自由、财产、安全和反抗压迫。第三条整个主权的本原主要是寄托于国民。第六条 法津是公共意志的表现,在法律面前,所有的公民都是平等的。第十七条 财产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利。
——(法)《人权和公民权宣言》(1789年)
材料三 1908年,清政府在出洋考察各国政治的基础上,融合皇族和立宪派等多方利益要求,颁布《钦定宪法大纲》。宪法由君上大权和臣民权利义务两部分组成,其内容涵盖了宪政制度的基本要求。第一条、“大清皇帝统治大清帝国,万世一系,永永尊戴。”第三条、规定“法律在皇帝批准颁布前应经议院决议。”……(附录)第一条、臣民中有合于法律命令所定资格者,得为文武官吏及议员。第二条、臣民于法律范围以内,所有言论、著作、出版及集会、结社等事,均准其自由。第三条、臣民非按照法律所定,不加以逮捕、监禁、处罚。第六条、臣民之财产及居住,无故不加侵扰。
——摘编自岳麓版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1》
(1)材料一、二中“民”的内涵有何不同?
(2)《钦定宪法大纲》是两种“民”的意识影响的结果,依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这一特点产生的原因,并简述其影响。
二战后欧洲国家主要选择了两条复兴的道路:在苏联和东欧,共产主义政府承诺明确的计划和无可置疑的党的坚定领导下的方向感;在西欧,资本主义民主制度依靠自由市场和政府控制的结合来转化遭到战争毁灭的社会。这在本质上反映了
A. 工业化道路选择依据具体国情
B. 计划经济与自由主义政策之争
C. 二战之后欧洲国家的正式分裂
D. 强化政府在经济复兴中的作用
下图反映了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内外政策,依据史实对该漫画解读正确的是
A. 国家干预,扩大对企业的投资 B. 国家垄断,奉行贸易保护政策
C. 增强国力,确立世界霸主地位 D. “美国优先”,导致二战爆发
19世纪自由放任学说成为政府制订经济政策的指导思想;20世纪初,英国思想家霍布豪斯认为:社会条件和公共福利的改进,将使个人获得更大的安全保障,自由将随之增加。国家应采取积极的干涉措施,为自由提供基本的社会条件。这一变化
A. 说明国家资本主义登上历史舞台 B. 导致英国最终放弃原有经济政策
C. 基于生产力发展与经济形势变化 D. 是为了应对欧洲政治格局的巨变
《查士丁尼法学阶梯》记载:元首所决定之事也有法律的效力,因为人民已依颁布的关于其谕令权的王法,把自己的一切谕令权和权力授予给他个人。这表明罗马法
A. 蕴含遵循契约的精神
B. 着力维护帝国的权威
C. 标志元首制最终确立
D. 制约公民意识的形成
1956年,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指出:“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是我国建设的重点,必须优先发展生产资料的生产,但是决不可以忽视生活资料尤其是粮食的生产。”这一思想
A. 强调农、轻、重发展并重 B. 吸取斯大林模式的经验教训
C. 成为一五计划的指导思想 D. 加速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