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表是明清时期耕地和人口变化的数据。清前期人口比明初增加的政策因素是
时期 | 耕地面积 | 人口 |
明初 | 8.5亿亩 | 6600余万 |
清前期 | 10亿亩 | 4.1亿 |
A. 大量耕地开垦可以养活更多的人
B. 摊丁入亩政策使百姓不再隐瞒人口
C. 一条鞭法减轻了农民的赋税负担
D. 重农抑商政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一位外国学者在评论秦汉时期中国的农业时指出,小农是“经济人”,虽然中国的“传统农业可能是贫乏的”,但是小农作为独立的“经济人”,效率是很高的。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中国的传统农业是脱离政府而独立发展的
B. 中国传统农业规模大,生产效率高
C. 在自给自足的条件下,农民有生产的积极性
D. 传统农业的贫乏表现为忽视生产技术和耕作方法
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记载:“战国亩产量79.41斤,西汉初年93.68斤,汉武帝时期117.11斤,1938年115斤,1949年130斤。”材料主要反映了中国农业发展具有
A. 脆弱性
B. 落后性
C. 封闭性
D. 先进性
读东汉时期我国西南地区铁器分布表。由此可以推知
省份 | 地点 | 铁器物种类 |
四川 | 绵阳 | 斧、锸、锛 |
四川 | 荥经 | 铁锄、曲炳刀、削刀 |
重庆 | 巫山 | 铁犁铧、长釺形器、铁削 |
重庆 | 涪陵 | 铁斧、铁锯、刻刀 |
重庆 | 云阳 | 铁削、铁锄 |
A. 西南农业已逐步实现精耕细作
B. 铁器成为西南主要生产工具
C. 铁器在逐步向西南地区推广
D. 西南冶铁技术水平大大提高
中国古代农民对市场交易的参与,更多是“剥削推动的商品化”和“生存推动的商品化”,以牟利为目的出售剩余产品的商业活动并不占主导。这说明中国古代( )
A. 小农经济占据着社会主导地位
B. 商品经济受制于社会主流体制
C. 古代农民缺乏商业致富的意识
D. 工商食官限制了商品经济发展
下表主要总结了中国古代农民称谓变化的情况,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在于
朝代 | 夏商周 | 秦汉 | 魏晋 | 宋元 |
称谓 | 臣、人、众、野人 | 夫、仆 | 田客、部曲 | 佃客、庄客、农户 |
A. 土地经营制度的变化
B. 自给自足封建小农经济的形成
C. 历代赋役制度的改革
D. 农民经济地位的不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