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王守仁也谈“格物致知”,但他所说的“致知”是“致良知”,“格物”是“正行”,“格...

王守仁也谈“格物致知”,但他所说的“致知”是“致良知”,“格物”是“正行”,“格者,正也;正其不正者,去恶之谓也;归于正者,为善之谓也。”这说明王守仁

A. 主张用伦理道德去规范自己的行动

B. 认为人的意念是天地万物的本原

C. 批判程朱理学否认孔孟的至高权威

D. 承认个人私欲倡导个性自由发展

 

A 【解析】材料“格者,正也;正其不正者,去恶之谓也;归于正者,为善之谓也”反映了王守仁主张用伦理道德去规范自己的行动,故A正确;材料没有反映人的意念是天地万物的本原,故B错误;材料无法体现批判程朱理学否认孔孟的至高权威的思想,故C错误;材料并不能说明王守仁承认个人私欲倡导个性自由发展,故D错误。故选A。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刘宗周对王守仁学说有一个十分洗练的概括:“先生承绝学于词章训诂之后,一反求诸心,而得其所性之觉曰良知。……良知为知,见知不囿于闻见。致良知为行,见行不滞于方隅。即知即行,即心即物,即体即用,即功夫即本体,即下即上,无之不一。”这说明王守仁的心学是(  )

A. 脱离实际的唯心主义    B. 背离理学的基本思想

C. 知行合一的理论体系    D. 维护统治的官方哲学

 

查看答案

《史记》通常将类似的人物放在同一个列传中,如《仲尼弟子列传》《白起王翦列传》等;在《老子韩非列传》中,司马迁则将道家与法家的代表人物同列。这一做法旨在

A. 强调思想流派的嬗变传承

B. 突出编撰体例的完整性

C. 彰显道法两家的学术地位

D. 强调史学著作的多元化

 

查看答案

魏晋之际,玄学成为封建文人的一种思潮。玄学家用老庄思想解释儒家易经,主张虚无的“道”,宣扬“无”是产生万物的根本。他们认为政治上应当“无为”,生活作风上要任其“自然”,社会风气中崇尚“清谈”。这种思潮的出现

A. 动摇了儒学正统地位

B. 是江南经济开发的结果

C. 导致了国家走向分裂

D. 是特殊社会环境的产物

 

查看答案

有学者研究发现,清代文人在作诗过程中,有一个相当清楚的隐语系统存在。譬如常以“汉”“宋”“日”“月”之类代指明代,“秦”“金”“胡”“虏”等指清朝。这一现象出现主要说明

A. 清代文人骚客附庸风雅    B. 政治因素渗透到文化领域

C. 中国历史文化底蕴深厚    D. 八股取士使文人思想僵化

 

查看答案

史学界研究军机处成立的年份,有1726年、1727年、1729年、1730年、1732年不同的观点,每种观点都有严谨的研究作为依据。这说明

A. 历史研究的角度决定了历史研究的结论

B. 君主集权走向顶峰的过程艰难

C. 历史研究不会形成统一的结论

D. 军机处的设置具有随意性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