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之洞在其《劝学篇》中讲“西学为用”的篇幅多于讲“中学为体”的,并在序中明言,中学以“致用为要”。1902年,张之洞与刘坤一合奏“变法三疏”,言用而必言西。这些现象反映出
A. “中学为体”的思想已被清政府抛弃 B. 现实需要是洋务派取舍中西学的标准
C. 洋务派坚持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 D. 张之洞推动了洋务运动向深入发展
下图反映了1909 年与1910 年在欧洲主要产丝国意大利发生地震导致生丝产量锐减后,随着国际市场生丝价格的上涨,我国上海丝车数量的增长情况。此变化说明
A. 国际形势变化影响了中国纺织业的发展 B. 意大利是我国生丝市场的主要出口国
C. 国际市场决定着我国生丝的生产成本 D. 意大利取代了我国生丝生产大国的地位
明朝万历年间,有言官上疏要严禁社会奢侈僭越之风,但有些朝廷大臣却极力反对。大臣于慎行抱怨地说道:“近年以来,上以文法束吏,下以刻核取名,今日禁宴会,明日禁游乐,使阙廷之下,萧然愁苦,无雍容之象。”这反映出当时
A. 官员违法现象比较严重 B. 商品经济影响了社会风气
C. 统治集团内部日益分裂 D. 吏治腐败的现象非常严重
宋代理学家程颐说:“人与圣人,形质无异,岂学之不可至耶?”“(圣人)大抵须是自强不息,(人)将来涵养成就到圣人田地,自然气貌改变。”材料反映出宋代理学
A. 否定了封建等级秩序 B. 推崇“格物致知”思想
C. 强调“人”的自主性 D. 否定“君权神授”理论
史书记载,和受封者一同前往封地的人员,除其所辖的官吏、家族、亲朋外,还有周天子赏赐的奴隶。各诸侯国居民在族属上虽仍以周人为主,但已发生很大变化。这表明
A. 分封制已无法维护周政权 B. 西周分封制有顽强生命力
C.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已形成 D. 封国制度有利于民族融合
《礼记·王制》规定:圭璧(祭祀、朝会用玉器)、命服命车(天子所赐服、车)、宗庙之器、牺牲、戎器等“不鬻(卖)于市”。但在西周金文中发现这类商品频繁出现于交换领域。从以上材料可以推知
A. 西周开始确立传统重农抑商政策 B. 金文记载是第一手史料最为可靠
C. 某些手工业家族与政府关系密切 D. 两则史料相互矛盾,均不足为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