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书·食货志》载:“今农夫五口之家,其服役者不下二人,其能耕者不过百亩,百亩之收不过百石。……除井田,民得买卖。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故贫民常衣牛马之衣,而食犬彘之食。”这段话主要反映了
A. 土地兼并的危害性
B. 小农经济的封闭性
C. 重农抑商的必要性
D. 土地私有的合理性
郭沫若在《奴隶制时代·中国古代史的分期问题》中认为:《春秋》中在鲁宣公十五年(公元前594年)有“初税亩”的记载,虽然仅仅三个字,却含有极其重大的社会变革的历史意义。这里所说的“重大的社会变革的历史意义”主要是指
A. 承认了私人对土地的所有权
B. 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
C. 土地国有制度不断完善
D. 井田制在历史上完全消失
“茅舍槿篱溪曲,鸡犬自南自北。菰叶长,水葓开,门外春波荡绿。听织,声促,轧轧鸣梭穿屋。”这首词反映了我国古代
A.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 B.商品经济发达
C.小农经济的脆弱性 D.农业的落后性
钱穆在《中国文化史导论》中指出:“游牧、商业起于内不足,内不足则需向外寻求……农耕可以自给,无事外求,并必继续一地,反复不舍……草原与滨海地带,其所凭以为资生之地者不仅感其不足,抑且深苦其内部之有阻害。”钱穆认为各种文化形成的根源是
A. 需求差异 B. 民族差异
C. 生活方式 D. 自然环境
农谚:“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早稻水上漂,晚稻插齐腰”,“寸麦不怕尺水,尺麦但怕寸水”。以上农谚反映了
A. 劳动人民根据节气来安排农业生产
B. 劳动人民懂得尊重自然规律
C. 农业是我国古代重要的生产部门
D. 我国古代农业精耕细作的特点
对拿破仑的评价学术界存在着不同的看法。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拿破仑是《拿破仑法典》的热忱宣传者;这部法典是一只船,它把法国革命的行政的和社会的原则输送出去。远达伊利里亚(亚得里亚海东海岸地区)和波兰……拿破仑并没有预见到:扫除旧制度的垃圾只会促使潜伏着的民族主义的种子勃然萌发。
——C.W.克劳利《新编剑桥世界近代史》
材料二对拿破仑的评价,学术界主要有以下主张:①杰出人物是时代的产物,又反作用于他所处的时代;②既要一分为二,又要分清主次;③区分人生不同阶段,动态评价;④区分不同活动领域,全方位评价。
——据李元明《拿破仑评传》整理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拿破仑法典》的历史意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民族主义的种子勃然萌发”的原因。
(2)拿破仑在位期间,法国政体有何变化?其本质是否变更?
(3)如果请您评价拿破仑,您会更注重材料二中的哪种主张?请结合历史事实扼要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