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新政期间作为振兴商务重要内容的“自开商埠”得到推广,仅“关内”就有济南、武昌、昆明等省会城市开放。另外,一些市镇如山东潍县、江苏海州、福建鼓浪屿、湖南常德等,也纷纷开辟商埠,招徕中外客商,从事经营贸易。这一做法
A. 抵制了日趋高涨的革命运动
B. 推动了近代城市化进程
C. 促使中国开始主动融入世界
D. 旨在推动内地经济发展
刘锡鸿是晚清首任驻英副使,不仅惊讶于火车轮船机器的功效,对英国民主的细节也颇为了解,私下里羡慕“西洋国政民风之美”。受朝中一些权贵指使,他却不断密告公使郭嵩焘要“以夷变夏”,甚至连郭披了洋人的雨衣,看了洋人的节目单都被当成罪行来告发,诋毁郭学西言行是“迎合洋人,坏乱风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洋务派固守中体西用导致洋务运动失败
B. 官场的功利主义严重阻碍了近代化进程
C. 晚清外交官员未能对西方有正确的认识
D. 刘锡鸿的言行植根于自给自足小农经济
宋以后书籍传于后世的,其数量规模远非唐朝以前可比。这主要是因为
A. 商业经济的繁荣
B. 教育事业的发展
C. 政治体制的改革
D. 科学技术的进步
汉代晁错在《论贵粟疏》中说:“今法律贱商人,商人已富贵矣:尊农夫,农夫已贫贱矣。俗之所贵,主之所贱。吏之所卑,法之所尊;上下相反,好恶乖迕,而欲国富法立,不可得也。”晁错意在
A. 主张实现农工商的协调发展
B. 指出社会贫富分化的严重危害
C. 加强政府对经济的政策调整
D. 批评官员以及百姓的趋利心理
秦代以后,大臣给皇帝的上书大都在歌颂君主圣明的同时,千方百计地贬损自己,上书一般都以“臣等昧死”“臣诚愚鄙”等开头。这说明
A. 孔孟礼的观念全面传承
B. “三纲五常”成为社会的普遍信条
C. 尊君卑臣成为官场常态
D. 儒学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道德修养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安史之乱后,唐代漕运遭到极大破坏,更使中央财政空竭。当时的漕粮都是散装散运,不仅沿途消耗量大,而且便于沿途官吏的截留和盗窃。漕运都由地方承办,纳税户均出脚钱,从民间无偿征发船工与船只,委托富户为“船头”。他们对船工虐待勒索,以致“人不堪命”。漕船因征自民间,窄小破旧,极易损坏。
为了解决漕运的问题,盐铁转运使刘晏对漕运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他命“囊米而载以舟”,把米装进麻袋,再上船起运。又立纲运之法, “十船为纲,每纲三百人,篙工五十,自扬州遣将部送至河阴。”同时,他在淮河以北列置巡院,在扬州设置漕转院,由国家训练船工水手,漕务完全由中央管理,漕船也由国家制造。从此漕船坚固,使漕粮得到了安全。此外,再利用盐利的收入,分别雇用船工进行漕运,并由国家直接管理。此次漕运改革,成效十分显著,成功地解决了安史之乱后财政调拨上存在的许多困难和问题。
——摘编自叶振鹏《中国历代财政改革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刘晏漕运改革的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刘晏漕运改革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