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32年,美国国民总产值从1929年的1040亿...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32年,美国国民总产值从1929年的1040亿元下降到410亿元。当年有27.3万户人家被房东撵走。农民每收一英亩小麦,就要亏一元五角。用玉米棒子当燃料,比卖玉米买煤烧还合算。肉价惨跌,一只羊送到市场,运费一元一角,售价不足一元。

这时全国再也没人搞货币兑换了。纽约州一位州参议员到首府开会,自带一周吃的东西……在麦迪逊广场花园举办“金手套”锦标赛半决赛,门票除五分钱娱乐税必须付现金外,其余可以用任何实物偿付,其中有香肠、床垫、帽子、鞋子、大衣、女睡衣、照相机、玩具、高尔夫球裤、机工工具、涂脚药膏、《圣经(新约)》等。

——摘编自(美)威廉·曼彻斯特《光荣与梦想》

材料二:1933年3月6日,他命令所有银行关闭4天,并禁止支付和出口黄金。3月9日,国会召开特别会议,并在4小时之内通过紧急银行法。财政部根据紧急银行法采取的迅速行动,立即恢复了企业界信心。到4月的第一个星期,货币便有10亿美元以上回流到银行,储藏者已将黄金送返联邦储备银行,财政部官员则只须发行少量新联邦储备货币。

——搞编自(美)阿瑟·林克等《1900年以来的美国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此次经济危机有哪些特点?当时的美国总统是谁?他为什么无法解决经济危机?

(2)材料二中的“他”是谁?他用什么办法解决危机?他主要采取了哪些方面的措施?

 

(1)特点:来势猛;时间长;范围广;破坏强。 胡佛;固守自由放任政策,结果失败 (2)罗斯福;实行新政,国家干预经济。 整顿金融、工业,调整农业,社会救济和福利保障,社会立法。 【解析】(1)由材料“1932年,美国国民总产值从1929年的1040亿元下降到410亿元。” 结合所学,1929年到1933年经济大危机的特点是:来势猛;时间长;范围广;破坏强。当时美国总统是胡佛。胡佛总统固守自由放任政策,结果失败,造成严重的社会危机。 (2)由“1933年3月6日,他命令所有银行关闭4天,并禁止支付和出口黄金。”体现的是罗斯福总统在新政期间整顿金融业的措施。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是国家干预经济。结合所学,可以从金融、工业、农业和社会救济等方面归纳内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几个世纪以来,亚洲一直是欧洲许多贵重商品的主要来源地,其中的部分制成品是欧洲无法与之竞争的,例如丝、棉织品、地毯、珠宝、瓷器和优质钢,以及部分被加工成半成品的药材和食糖,尤其是香料。欧洲人从未亲自到过东方货物的供应地,他们对《马可·波罗行纪》中关于中国等东方国家遍地黄金的描述深信不疑。

——帕帕默《现代世界史》

材料二由于新航路的开辟,东西两半球的不同文化圈的大汇合,加速了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的过程……没有了美洲贡献的大量金银与物质财富,没有北美的自由移民垦殖区,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将会缓慢得多,英国也不可能成为发动工业革命的国家,同时在旧大陆也很难出现像美利坚合众国那样的自由资本主义试验场地。同样,没有把世界联成整体的地理大革命,也不可能出现推动否定旧传统的思想解放运动。

——黄邦和《通向现代世界的500年:哥伦布以来东西两半球汇合的世界影响》

材料三随着世界市场的开拓,欧洲的经济发展愈以加快。18世纪在英国开始了技术革新和产业重组的浪潮,工业革命由此展开。工业革命不仅在空间上逐渐扩散,而且波澜起伏、连续不断。工业革命造成了人类社会的大转型,改变了整个世界。

——岳麓版《经济成长历程》第9课 前言

材料四梁启超在1923年2月发表的《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中说:“近五十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了。第一期,先从器物上感觉不足。…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革命成功将近十年,所希望的件件都落空了……”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新航路开辟的原因。材料二中有关新航路开辟的结论体现了研究者怎样的历史观?

(2)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阐述世界市场与工业革命的相互关系。根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说明中国针对“器物上感觉不足”为融入世界市场,采取了什么措施?产生了哪些积极作用?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中国一向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国家。土地最肥沃,耕作最精细,人民最多而且最勤勉的国家。然而许久以来,它似乎就停滞于静止状态了。今日旅行家关于中国耕作、勤劳及人口稠密状况的报告,与500年前视察该国的马可·波罗的记述比较,几乎没有什么区别。”

——(英)亚当·斯密《国富论》

请回答:亚当·斯密认为中国明清时期经济“停滞于静止状态”。你是否同意该观点,请说明理由。

 

查看答案

“案例研究”是我们学习历史的有效途径,一个典型的“案例”能够折射出一段完整的历史画面。荣氏家族企业的兴衰史就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全过程。

材料一1896年,荣氏兄弟决定筹办面粉厂。在办厂审批时因为没有送礼遭到当地士绅的反对,幸好两江总督刘坤一是倡导办实业的官员,一连下了八道批示要求地方官支持实业,最终才导致保兴面粉厂、振兴纱厂等企业的创办。

材料二1914年一战爆发。西方列强忙于战争,中国市场进口棉纱减少,还纷纷向中国大量订购面粉,荣氏企业便大力扩充规模……荣氏企业在每个袋装面粉中塞入一个铜板,以博取顾客的中彩心理,引发了大家竞相购买……机制面粉价廉物美,并毫无毒素,很快便在面粉业立足、发展起来。

材料三抗战时期,荣氏工厂惨遭浩劫。抗战后,荣氏企业试图东山再起。但继之而来的是同根相煎,再加上美国产品的涌入以及通货膨胀,荣氏企业终难恢复战前的辉煌。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材料一,指出荣氏企业在创办初期的有利和不利因素。

(2)概括材料二中荣氏企业得以发展的因素。

(3)材料三中的“同根相煎”是何意?

(4)假如你是1916年某报的记者,请为荣氏企业的面粉写一句广告词(不超过20字)。

 

查看答案

下表为我国不同年代的GDP(国内生产总值)总量数据,据此可以得出

时间

GDP总量(人民币)

GDP总量(美元)

1978年

3650亿元

约2122亿元

2010年

39.79万亿元

约6.04万亿元

2017年

82.71万亿元

约12.24万亿元

 

 

A. 体制变革助推经济崛起

B. 共同富裕目标即将实现

C. 国际格局影响汇率变化

D. 产业结构调整收效明显

 

查看答案

英国学者雷文斯坦提出了“推拉理论”来解释人口迁移现象,其含义是指“人们之所以从此地到彼地,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原居地的推力,二是迁入地的拉力”。根据这一理论,20世纪80年代,我国掀起了向东南沿海移民的热潮,其拉力主要是

A. 东南沿海设经济特区,率先实行对外开放

B. 东南沿海受“文革”影响小,政治经济稳定

C. 东南沿海率先经济体制改革,经济发展快

D. 东南沿海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吸引大量人才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