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续资治通鉴长编》记载:宋代许多商人以财买婚,通过与官僚、宗室、士人联姻进而跻身上层社会。其中最为显赫者当属茶商马季良,因为娶了刘皇后兄长之女,获封光禄寺。这反映了宋代
A. 商品经济发展带来社会结构的变动
B. 商人群体逐步控制国家的政治生活
C. 统治阶级已经放弃重农抑商的政策
D. 商人的价值观成为社会的主流观念
三国时期吴国以一隅之地与中原的曹魏相抗衡东晋和南朝政权也都以半壁江山与北方各政权对峙。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的经济发展维持了这种局面的长期存在。材料反映出
A. 南北经济发展处于平衡的状态
B. 南北对峙阻断了经济文化交流
C. 北方社会安定有利于恢复生产
D. 经济重心南移的趋势已经出现
据《李藩传》记载:“……王锷用钱数千万路遗权幸,求兼宰相相。……有密旨曰:‘王锷可兼宰相,宜即报来。’(李)藩遂以笔涂“兼相”字,却奏上云:‘不可’……”材料中敢于驳正皇帝密旨的李藩应该任职于
A. 唐朝的三省
B. 宋朝的枢密院
C. 明朝的内阁
D. 清朝的军机处
下表是商鞅死因的几种说法,从表中关于商鞅死因的历史研究中,可以得出
西汉司马迁 | 商鞅此人刻薄寡恩,用刑太过。 |
改革开放前某学者 | 商鞅代表新兴地主阶级,变法触犯了奴隶主阶级的利益,遭到他们报复。 |
近年来的最新研究 | 商鞅权势太重,行事专断,与当时君主秦惠王的矛盾加剧而被杀。 |
A. 历史研究角度影响历史解释
B. 时间越久远历史研究越失实
C. 研究者的史观左右历史事实
D. 历史叙述方式决定历史结论
从产生时间和地城来看,以下诗歌与下图所示相符的是
A.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B.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C.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D.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82年美国人华地码想在上海设立纺织厂。清政府除了通过外交途径阻止其设厂外,还通过逮捕惩办等方法迫使投资于公司的华商退股,终于使华地码的计划落了空。日本人也想在上海开设织布公司,“经日本钦差与中国官、商议其事,卒不果行。”
——杜恂诚《民族资本主义与旧中国政府(1840—1937)》
材料二 1937年7月抗战爆发后……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的民族工业在战火中被迫大规模西迁,这一举动被称为中国工业发展史上规模最大的“中国实业界的敦刻尔克大撤退。”……这次内迁的工矿企业,基本上都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骨干企业,它们带去了大批的机器设备和技术力量,利用当地丰富的资源,迅速恢复和发展生产并带动了整个后方工矿业的发展,奠定了后方近代工业的基础,使大后方第一次建立了带有独立性的工业体系。
——摘编自刘国武《抗战时期内迁民族工业的历史作用》
材料三 实现国家工业化,是国家独立和富强的当然要求和必要条件,也是100多年来中国人民的宿愿。旧中国的工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只占很小的比重,1949年现代工业产值占工农业总产值的17%,而且发展极不平衡,仅有的一点工业基本上集中在沿海城市和地区。由于工业落后,旧中国的农业和手工业的生产工具还是和古代没有多大区别,现代交通工具和通信设备极其缺乏。……到1952年工业已经恢复并超过了历史上的最高水平,但总的说来,中国还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
——杨先材主编《中国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卷》
材料四 见表2
表2 1952年与1957年 轻重工业在工业总产值中比重表
——引自虞和平主编《中国现代化历程》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分析晚清政府对近代工业的不同态度及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抗战时期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并分析其影响。
(3)根据材料三、四,分析建国初期我国工业结构的变化,说明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和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