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试题)清末,有外国人描述洋务企业:“每部门都有一些衣服华丽而懒惰的士绅,各处偃息,或专心钻研经书。我们向英籍经理询问,才知道他们是主管官吏们的朋友;虽然对于工作一无所知……但是他们都领薪水,当监督、稽察和上司……机器没有人看护,坏了没有人管”。上述现象说明
A. 外国资本主义势力极力渗入洋务企业的管理
B. 士子面临读经科考和参与洋务的两难选择
C. “中体西用”思想因士绅抵制而难以落实
D. 官办经营体制导致洋务企业弊病丛生
1866年由铁匠方举赞和孙英德合作创办的发昌机器厂,实际是为外商船坞打造修配船用零件的打铁作坊;至1890年,该机器厂已拥有车床10多台,可容纳200名工人。这家工厂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A. 清政府的鼓励和支持
B. 工人技术水平的提高
C. 生产经营方式的转变
D. 国外消费市场的扩大
清政府规定,上海机器织布局生产的布匹在上海纳税后,若运往内地或其他通商口岸,则领取相关单据作为完税凭据,否则须按照传统方式沿途征收税厘。19世纪末20世纪初,这一税法在长江流域各通商口岸的近代企业中得到迅速推广。这有助于
A. 上海对外贸易迅速发展
B. 收回关税自主权
C. 政府加强对近代企业的管理
D. 提高民族工业品的竞争力
16-18世纪,中国向世界出口的商品约有236种之多,其中生丝、丝织品、瓷器和茶叶等出口最多。当时中国在与西方的贸易中一直保持顺差,西方人以白银购买中国商品,近280年间白银大规模流入中国。这表明
A. 中国参与并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形成
B. 新航路开辟扭转了东西方贸易格局
C. 海外市场刺激了中国传统经济转型
D. 商品输出造就了中国的富有和强盛
下表是《筹办夷务始末》中,1842—1858年清朝皇帝和官员使用的与西方国家有关的词汇分类,这反映了当时清朝
A. 外交带有中国传统特色
B. 遵循近代国际外交惯例
C. 面临外来侵略妥协退让
D. 政治上依附于西方国家
十八世纪英国的手工工场中,做出一根大头针大约需要十八道工序,每天一个工人能制造出4800根大头针。如果他们彼此无关独立工作,一个人一天也做不出二十根大头针。这对工业革命发生所起的作用是
A. 可以省时省力地完成更多工作
B. 将秩序和规律带到生产实践
C. 对生铁的需求量有较大的增加
D. 专业分工有利于技术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