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始于中国的1978年”,这是英国专栏作家马丁雅克不久前做出的断言。那一年“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开始从平均主义向市场经济走出了尝试性的一步……它创造了一个完全不同的历史。中国的转变已经使世界的重心东移。”对此理解准确的是
A. 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B. 十一届三中全会使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C.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的决策为世界和平做出了贡献
D. 1978年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使我国建立起市场经济
有位老人说“当年买东西不像现在,那时什么都是用票,买米用粮票,买煤用煤票……就连买件棉袄,还要用到棉花票。”造成这种现象的制度因素有
A. 计划经济体制
B. 市场经济体制
C. 人民公社体制
D. 物资供应较紧张
费正清在《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说:(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毛及其同僚依靠组织方式上的变化,通过大规模的劳力动员,以实现农业奇迹;邓及其同僚同样依赖改变组织方式——尽管在类型上二者十分不同——来提高农业生产率。”此文中“通过大规模的劳力动员,以实现农业奇迹”是指
A. 社会主义改造
B. 人民公社化运动
C. 农民经营土地的自主权扩大
D. 反映了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
中共八大认为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以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工业国的要求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这实质上就是
A. 先进的社会制度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B. 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
C. 人民群众和社会现实之间的矛盾
D. 工业国和农业国之间的矛盾
“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蘑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毛泽东这句话主要强调
A. 发展农业手工业的重要性
B. 发展轻工业的必要性
C. 发展重工业的迫切性
D. 社会主义改造的必然性
下图反映了我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情况,图中的F1为动力,F2为阻力,其中F2>F1的情况出现于
A. 甲午战争后的初期
B.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C. 南京国民政府的前十年
D. 解放战争期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