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战国时期,为了供应军队日用的需要,军队驻扎的地方,往往成为商人逐利之场,逐渐形成...

战国时期,为了供应军队日用的需要,军队驻扎的地方,往往成为商人逐利之场,逐渐形成了一种小的市聚,谓之“军市”,由军方设置令进行管理并对商人收取租税。这反映了

A. 军市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    B. 商人具有充分自由和最大利益

C. 军市解决了军队的经济问题    D. 各国重农抑商政策的具体反映

 

A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古代凡是农业、手工业发达的地区也是商业发达的区域。材料“军队驻扎的地方,往往成为商人逐利之场,形成‘军市’”说明商业区域扩大,这反映了商品经济的发展,故A项正确;B项与材料“由军方设置令进行管理并对商人收取租税”不符,故B项正确;军市的形成是为了供应军队日用的需要,不能解决其他经济问题,故C项错误;材料只反映了商品经济的发展,没有体现重农抑商政策,故D项错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汉昭帝死后,内朝首领外戚霍光召集九卿开会,欲废吕邑王,另立汉宣帝。有人说:该请宰相参加。霍光说:这是皇帝家事,用不着丞相参加,我们只议定请示皇太后就完了。这实质上反映了

A. 内朝权力在外朝之上

B. 内外朝制度开始形成

C. 汉代专制皇权的加强

D. 皇权受到相权的制约

 

查看答案

西汉刘向认为:“生而富贵又无鉴而自得者鲜矣.春秋,国之鉴也.春秋之中,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社稷者甚众,未有不先见而后从之者也.”材料表明

A. 先秦时期宗法制逐渐遭破坏

B. 夏商中央政权已开始实行分封制

C. 春秋时期贵族阶层生活富足

D. 西周时期诸侯势力左右中央王权。

 

查看答案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承天太后(953~1009年),名萧绰,辽景宗皇后,辽圣宗生母,自保宁元年景宗即位至圣宗统和二十七年,承天太后先后以皇后和太后的身份执掌朝政40年,多次击败试图夺位的宗室贵族,化解政权交接的危机。她重视人才的选拔,不但信任宗室、外戚和契丹诸部有才能的贵族,而且重视任用汉官,逐渐将科举取士作为选官方式之一,参考宋朝制度,确立了官员考核办法,奖励清勤自持者,惩治贪酷和阿顺迎合行为。承天太后多次以诏旨倡导忠、孝、节、义等封建意识形态和行为规范,改变游牧民族中贵壮贱老、别籍异居、收母执嫂的传统,在意识形态和思想文化的深层次上,辽与中原已十分接近。承天太后多次遣使诸道劝农,视禾稼,禁止诸军官非时畋猎妨农,制定和推行了一些保护农田、奖励垦荒和减轻赋役负担的政策和措施。过历代皇帝都有意夺取黄河以北之地,北宋亦想收回燕云之地,承天太后与北宋签定“澶渊之盟”,确立了兄弟之国的政治关系,划定双方边界,辽宋结束了军事对峙状态,开展互市贸易,和平友好交往,辽逐渐进入了全盛时期。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辽承天太后推进政权汉化的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辽承天太后在历史的影响。

 

查看答案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贞观元年,唐太宗将全国划为十道,置军府684个,其中关中地区占261个,占全部军府的41%,形成了“举关中之众,以临四方”的格局。还将骠骑府、车骑府改为折冲府,以折冲都尉、果毅都时分任正、副统将。所有军府均隶属于12卫府及东宫六平,新冲府分为三等,担任宿卫、镇戍和征战的任务。……军府和地方长官无隶属关系,但州刺史也负有一定的军事责任。如征发府兵时,朝廷向州刺史、折冲都尉同时下符奖,会同勘契后才能发兵。又如对练兵也有检查督促职责,加.上州刺史品位被一般折冲都尉为高,故习惯上有上下级关系。

《新唐书·兵志》称:“府兵之道,居无事则耕于野,其番上者,宿卫京师而己,若四方有事,则命将以出,事解辄罢。兵散于府,将归于朝,故士不失业而将帅无握兵之重,所以防微杜渐,绝祸乱之萌也。”

——摘编自《中国古代兵制·唐朝兵制》

(1)根据材料,概括唐太宗兵制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唐太宗兵制改革的积极意义。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表1近代中国重要历史名词

 

五口通商

洋务运动

甲午战争

实业救国

维新变法

清帝退位

新文化述动

五四达动

中共一大

国民大革命

九-八事变

开国大典任

 

 

选表1中的2个历史名词,自拟一个论题,并予以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列出所选历史名词;阐述所选历史名词与论题之间的逻辑关系。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