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在央视热播的连续剧《乔家大院》,向我们展现了一代晋商乔致庸的传奇一生。明清时期以晋商为代表的商帮出现的历史条件主要有
①政府放弃了歧视商人的政策
②农产品大量进入市场,小农经济与市场联系加强
③商业市镇兴起,城镇经济繁荣
④货币经济占据主导,白银使用广泛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④
C. ①②③
D. ②③④
汉代形成的“丝绸之路”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若当时一位外国商人来中国采购商品,他可能购买到的商品有。
①丝绸
②纸张
③瓷器
④棉布
A. ①②④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
《柳南续笔》载“今棉之为用,可以御寒,可以生暖,盖老少贵贱无不赖之。其衣被天下后世,为功殆过于蚕桑也”。它反映了
A. 棉花在内地的传播
B. 松江成为棉纺织中心
C. 棉纺织技术的推广
D. 棉布成为民众的主要衣料
“农耕文明催生了较为完善的土地制度。这是按照人口分配土地的制度,但是仅分配国家掌握的土地,不触动地主的原有土地。”这段材料描述的土地制度是
A. 井田制
B. 君主土地私有制
C. 均田制
D. 自耕农土地私有制
下列有关古代中国农业经济发展情况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 最早培植水稻和粟
B. 商周时期普遍使用青铜农具
C. 隋唐时期出现的曲辕犁一直为后世沿用
D. 春秋战国时期水利设施的修建和完善,促进了农业生产发展
(题文)(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邹韬奋(1895—1944)是我国著名的记者、出版家。1926年他担任《生活》周刊责任编辑,并成立了“书报代办部”,专办读者服务业务;九一八事变后,他接连发表文章,号召全国未死尽人心的人“组织起来,扩充起来,共同奋斗,共同制裁已死尽人心的人之行为”。1933年《生活》周刊被国民党政府查封。1935年邹韬奋又创办《大众生活》周刊。他提出“力求民族解放的实现,封建残余的铲除,个人主义的克服”三大目标。邹韬奋还与沈钧儒等人,组织成立了上海文化界救国会,主张“共同联合起来抗日救国”,后来国民政府以“危害民国罪”,逮捕了邹韬奋等七人,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七君子”事件。
抗战期间,邹韬奋先后出版了《全民抗战》战地版五日刊和《全民抗战》通俗版周刊;销售量突破30万份,居全国刊物发行量之冠。1941年重办《大众生活》,邹韬奋大声疾呼:“摆在全国人民面前的紧急问题,就是如何使分裂的危机根本消灭,巩固团结统一,建立民主政治,由而使抗战坚持到底,以达到最后的胜利”。
——摘编自《邹韬奋年谱》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邹韬奋参与文化爱国事业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邹韬奋参与文化爱国事业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