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学者认为: 宋朝实行自由、开放的政策,大大激发了中国的创造精神和进取精神,在政治、经济、文化、思想等方面都创造出了许多新东西,使中国文明出现了飞跃性的进步。能够说明以上结论的是
A. 分化相权、加强皇权 B. 经济重心南移
C. 儒学走向思辨化 D. 文人画的成就最为突出
有学者指出,在先秦诸子百家中,儒法两家尖锐对立。秦朝尊崇法家,厉行法治,遭到儒家批评。秦朝灭亡后,取代法家的是道家。文景以后,道家淡出政治舞台,儒家取而代之,登上正统学说的宝座。这表明秦汉时期
A. 根据统治需要选择治国思想 B. 延续了百家争鸣的思想局面
C. 对待思想流派态度变换不定 D. 逐渐认识到法、道思想的弊端
孔子说,自己的国家,父亲偷了羊,儿子替父亲隐瞒,这里有道。孟子讲,如果是舜的父亲杀了人,舜会辞去王位,带着父亲逃走。如果后来还是被抓到了,舜也不会做抵抗,而是去探监。这反映了当时
A. 儒家以礼入法思想 B. 时人重亲情也重法律
C. 小农经济根深蒂固 D. 法律公平正义的缺失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新文化运动肇于《青年》杂志,但掀起洪波却始于蔡元培将陈独秀和《新青年》引进北大。五四前的蔡元培没有介入论战,却顶住压力保护陈独秀。
1920年年初,蔡元培在《新青年》上发表短文《洪水与猛兽》,耐人寻味地将新文化运动比作“洪水”,将军阀比作“猛兽”,“要是有人能把猛兽驯服了,来帮同疏导洪水,那中国就立刻太平了”。五四后,蔡元培接连发表《新文化运动不要忘了美育》《何谓文化》《东西文化结合》等系列文章,尖锐批评新文化运动的流弊,不赞成简单否定旧文化,主张对复杂的文化问题持分析态度,反对民族虚无主义,主张东西文化结合。
——摘编自张晓唯《蔡元培传》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蔡元培推动新文化运动发展的具体举措。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五四后蔡元培先生对新文化运动的态度。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期.美德两国海军在北大西洋海域摩擦不断,l941年9月4日发生的“格利尔号事件”开启了两国之间“未宣布的战争”,美德双方这种有限的海军对峙很快演变为全面军事冲突。以此为契机,有效改变了美国国内的消极厌战情绪,富兰克林·罗斯福总统为代表的高层主战派完全掌控了二战期间的美国政局,“见了就打”海军政策的实施,使得美利坚从偏安美洲的中立国转变为抵抗法西斯轴心国的正式成员,自由国际主义的外交理念最终成为20世纪美国外交政策的基调。“格利尔号事件”促使美国政府确立了全面遏制并摧毁纳粹德国的国家大战略。
——摘编自王道《美德海军不宣而战的诱因——“格利尔号事件”评析》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德海军不宣而战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参战的影响。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武则天执政后,进士科的地位得到了提高,当时社会上已经开始形成重进士、轻明经的风气。武则天采用了“密封卷”的做法,即将考生的姓名用纸糊上,不让考官知道这是谁的考卷,誊录分数时再揭开纸条。栽初元年(690年)二月,武则天开创了殿试,“策问贡人于洛城殿,数日方了,殿前试人自此始”。长安二年(702年)正月,武则天“初设武举”,其考试科目有“长垛、马射、步射、平射、筒射,又有马枪、翘关、负重、身材之选”,各科都设定了一些考核标准。
武则天使“当时英贤亦竞为之用”,不仅狄仁杰、魏元忠等名相为其所用,唐玄宗时代的宰相姚崇、宋璟、张说、张嘉贞等都是武则天时代发掘出的人才,可以说武则天为开元盛世的到来做了人才上的准备。
——摘编自叱骁峰、牛洪波《勇于革新的武则天》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武则天科举改革的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武则天科举改革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