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时杭州在“夜市于大街有车担设浮铺,点茶汤以便游观之人”,“巷陌街坊,自有提茶瓶沿门点茶,或朔望日,如遇吉凶二事,点送邻里茶水,倩其往来传语”。这可用来说明当时
A. 政治与经济中心合一
B. 城市商业比较发达
C. 官府加强了经济监管
D. 理学思想压倒迷信观念
据《左传·僖公四年》记载,“初,晋献公欲以骊姬为夫人,(以龟甲占)卜之,不吉(祥)。(以)筮(占卜)之,吉(样)。公曰:‘从筮。’卜人曰:‘筮短龟长,不如从长。’(晋献公)弗听,立之”。孔颖达认为:“卜人欲令公舍筮从卜,故云‘筮短龟长’。”这可以用来说明先秦时
A. 法律的制定者是君主
B. 政治活动有原始色彩
C. 诸侯的权力受到制约
D. 社会贵贱观念的削弱
(题文)(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于谦,明景帝统治时期的当权重臣。土木之变后,于谦坚决主战,加强防御,使明朝转危为安。1450年,大同参将许贵上疏主张与瓦刺讲和。于谦指出“和不足恃”,主张“选将练兵,养威蓄锐。贼若来侵,则相机而剿杀”。他告诫边将:“中国之驭夷狄,不论彼之强弱,顾我备之有无。”在防备瓦刺当中,于谦重点加强北京附近关隘的防守,放弃明初设置的东胜诸卫,使大同、宣府等关孤悬塞外。在严密防范的同时,于谦也主张对瓦刺采取适当的怀柔政策,“振之以兵威,抚之以恩信,所以折其强而结其心也。”恢复与瓦刺的通贡互市。1449年,贵州苗族起义。于谦派遣吏部尚书何文渊前往贵州宣布“朝廷恩威,赏劳土官土人。候西北胡寇宁息,另行计议”。1456年,湖广武冈州苗民起义,于谦即令右都御史王来等“调度官军,设法剿捕”,“不许顾望迁延,致贻害一方之患”。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于谦的边防政策。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于谦的边防政策作简要评述。
【历史―选修l: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明初以来,虽然内阁首辅权势渐重,但六部和负责稽察六部的六科均绕过内阁直接向皇帝负责。而皇帝处理政务则倚重宦官,由司礼监掌理奏章文书,甚至代皇帝朱笔批红。尤其嘉靖后期,“政务偷玩,事无统纪”,统治机构几乎陷入瘫疾。
针对这种机构窒碍不通的积弊,张居正力主“天下之本在政府”,开始大力强化内阁事权,由内阁通过六科、都察院控制六部,而各省抚按则听命于六部,最终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机构都受内阁节制。他还创设颁行考成法以责吏治,即由各部衙制定一式三份收发文薄,分别留部作底本,送六科备注,交内阁查考,据其道途远近、事情缓急,“定程限,立文薄,月终注销。……月有考,岁有稽”,据此“考其勤惰”,决定赏罚升降。
——摘编自曹大为《张居正改革:考成法责吏治外示羁縻修饬边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初以来出现政治积弊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概括张居正改革的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作用。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唯物史观认为,历史是由世世代代无数个人的活动造就的。任何历史人物总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活动,历史条件对于普通个人和历史人物同样起着制约作用,历史人物都是特定的历史条件的产物。历史人物,特别是伟大人物在社会发展过程中起着特殊作用:他们是历史规律的发现者和历史任务的提出者。人民群众则是历史规律的最终实现者,是历史的创造者。因此,尊重社会发展规律与尊重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地位是一致的。
——摘编自李秀林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
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自行拟定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定的论题进行简要阐述。
(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史论结合)。
1985年,欧盟委员会制定了盟歌和盟旗。盟歌采用欧洲人熟悉的贝多芬《第九交响乐》,盟旗以蔚蓝为底色,中间由12颗金星环绕成一个圆,“12代表圣经中的12使徒,罗马的12铜表法,圆形排列代表了联盟”。这反映了欧盟委员会
A. 采取宗教措施促进欧洲联合
B. 努力构建欧洲文化认同
C. 借用古罗马法宣扬法制精神
D. 试图兼顾欧洲各国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