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表为不同史籍关于扁鹊望诊的历史叙述,据此推断:
叙述 | 出处 |
公元前七世纪初,扁鹊望诊蔡桓公 | 《韩非子·喻老》 |
公元前五世纪初,扁鹊为赵简子诊斯病情 | 《史记·扁鹊传》 |
公元前四世纪末,扁鹊曾试图用石具除去在位的秦武主脸部的疾病 | 《战国策·杂策》 |
A. 历史文献关于扁鹊的记载真实可信
B. 对同一历史人物会有不同的历史认识
C. 对扁鹊的历史叙述有神化成分
D. 历史阐释和历史叙述必须保持一致
【历史一一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张汤,西汉时长安杜人,其幼年时代就喜为吏,有狱吏之才,受其父的专门培养。父死后,约在景帝时期,张汤即为长安吏。他任长安吏时,结识了田胜—景帝王皇后的同母弟。武帝即位后,田胜被封为“周阳侯”。田胜很快荐举张汤,让他“遍见贵人”。元光五年(前130年)张汤为太中大夫,在任上四年的主要政绩,是同赵禹“共定诸律令”。元朔三年(前126年),张汤升为廷尉,任内共五年,表现了封建官僚难能可贵的品德——常常将功劳归于别人,而由自己替下属承担错误的责任,并将有才干的官吏推荐给朝廷。张汤为廷尉期间所治的重大刑狱,是淮南王刘安谋反一案。这一案“所连引与淮南王谋反列侯、二千石、豪杰数千人,皆以罪轻重受诛”。它是自汉初以来中央政权对诸侯王势力最后一次沉重打击,从此以后诸侯国已无力与中央对抗……而对农民的反抗斗争,张汤则是以残酷镇压来回答的。
——摘编自林剑鸣《张汤评传》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张汤受重用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述张汤的历史功过。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1938年,美国面临着来自欧、亚两方面的威胁。罗斯福和军方首脑都看到旧有的只针对日本的“橙色”战争计划已不适用。1939年,联合委员促使计划人员们制定出新的作战计划——“彩虹”计划。这组计划不同于过去的针对单个敌人,在一个地区,而美国又没有盟友的情况下作战的单色彩计划,而是一组针对一个以上的敌人,在一个以上的地区,并考虑到获得其它民主国家援助的情况下作战的多色彩计划。它由四个计划组成……战局的发展使罗斯福采取积极的措施去援助被围困的英帝国,也使美国越来越深地卷入欧洲与大西洋的战争。与此同时,以太平洋为战略重点的“橙色”计划也最终失去了存在的价值。美国先后制定了多个版本的“彩虹”计划,前3个版本更多地体现了“橙色”计划的特点,都被放弃,最终选定了“彩虹”4号计划。至此,“橙色”计划走完了它的全程。
——摘编自徐蓝《从橙色计划到彩虹计划——美国的对日战略》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从橙色计划到彩虹计划转变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美国从橙色计划到彩虹计划转变所带来的影响。
【历史一一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长期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体制。这一时期,国家对城镇居民主要采用福利分房制度。这既忽视市场的调节作用,使居民住房需求未能得到有效满足,又导致国家财政日趋紧张。1980年6月中共中央和国务院颁布《全国基本建设工作会议汇报提纲》,提出住房商品化的改革目标,允许公房出售的政策由此被推及全国各个城市。1983年国务院又颁布了《城镇私有房屋管理条例》,鼓励并推动城镇居民私人建房,提倡集资建房和合作建房。此后,私人建房的合作范围开始扩大,类型也不断多样化。此外,为了鼓励公民购买公房,推出了新的措施:国家、单位和职工按“三三制”原则(个人只需支付三分之一的房款,政府和单位承担剩余的三分之二)承担购房费用;1988年1月,国务院颁布《关于在全国城镇分期分批推行住房制度改革的实施方案》,开始了“提租补贴”的实践。由于当时处于改革的探索阶段,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制约,大部分改革举措并未取得预期的效果,但在客观上却为此后的改革奠定了基础。
——摘编自艾其茂《新中国六十年城镇居民住房保障制度变迁的历史考察》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80年代住房改革的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20世纪80年代住房改革的原因。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表2近代以来中外大事表(部分)
序号 | 关键词(句) | 序号 | 关键词(句) |
1 | 坚守诚信的荷兰人 | 2 | 不流血的革命 |
3 | 蒸汽动力 | 4 | 启蒙运动 |
5 | 艰难“联邦”路 | 6 | 鸦片战争 |
7 | 《海国图志》 | 8 | 福州船政局 |
9 | 《资本论》 | 10 | 爱迪生灯丝实验之旅 |
11 | 《天演论》 | 12 | 门户开放政策 |
13 |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 14 | 中共一大 |
15 | 萨拉热窝的枪声 | 16 | 短暂的春天 |
17 | 列宁对话农民 | 18 | 国民革命 |
19 | “炉边谈话” | 20 | 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
——摘编自马世力《一本书读懂世界史》、范文澜《中国通史》等
从表2中提取四条以上关键词(句)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近代以来世界与中国”提炼出某一论点,并对该论点进行合理的阐述。(要求:论点明确,中外关联,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十九世纪后期,英国掀起了怀乡风尚.人们视乡村为“古代安宁常在之地”。是英国最宝贵的财富,视乡村生活为民族道德特点的保留地。商人成了受蔑视和道义谴责的对象,而工业则主要被指责是乡村美景的破坏者。发财致富的商人模仿乡绅的生活方式,渴望获取一份乡村地产,成为绅士或与地方绅士联烟。学校教育轻视专业和实践学习,偏重塑造有闲的地主绅士,很少有实业家出身名校,而出身名校的实业家多数变得“文雅”起来,即不再一门心思追求生产和利润。最终,英国绅士的价值观在政治思想和行动中“驯化”了工业主义。
一一摘编自马丁威纳《英国文化与工业精神的衰落》
材料二 二十世纪初,中国城乡文化发展渐呈分离之势。与传统做官的读书人多半要还乡不同,新学制下的大学(早期也包括中学)毕业生基本在城市定居,不再落叶归根。学生与城市的联系愈来愈紧密,他们轻视农民,与乡村日益疏远。农村学校和入学儿童数量都至下降趋势。乡
村中人的读书愿望不高,平均识字率逐渐降低。本已为数日少的乡村读书人也向城市流动。
农村中剩余乡绅的文化水平大不如前,对自己的道义约束也日渐松懈。
一一摘编自罗志田《变动时代的文化展迹》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怀乡之风”的表现并分析其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初中国知识分子的追求与19世纪后期英国
绅士化商人追求的不同之处,并分析中国产生这种不同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