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当西汉统治集团腐烂到发臭的时候,王莽能看到当时社会的主要危机是土地的高度集中,以及因此而引起的大批农民从自己的土地上被排除出来成为不生产的流民,乃至沦为奴隶,并且看出了要抢救地主阶级临于崩溃的统治,必须在政治经济上进行一次改革。王莽下诏“更名天下田日王田,奴婢曰私属,皆不得买卖。其男口不盈八而田过一井者,分余田予九族邻里乡党。故无田今当受田者如制度”。此外,在长安及洛阳、邯郸、临淄、宛、成都五大都市设五均司市师,由诸司市负责平抑物价、兼办赊贷,并把盐、铁、酒、名山大川、钱布铜冶、五均赊贷等由政府经营。王莽更是别出心裁,罢废五铢钱,前后推出各种五花八门的货币政策和货币形制等。王莽的车子是向前开的,他希望把他的车子开到他理想中的新朝;但中途遇到了大地主大商人的强烈反对,被迫折回。历史的车轮是不走回头路的,在折回的时候,他翻了车,被压死在历史车轮之下。
——摘编自翦伯赞《秦汉历史上的若干问题》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代王莽改革的必要性。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汉代王莽进行改革的措施。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在西方,科学才成为一般社会的组成部分。换句话说,只是在西方,哲学家、科学家与匠人才实现联合,互相促进。学者和艺术家强烈反对中世纪的整个生活方式,努力创造尽可能与古典时代的生活方式相似的新的生活方式。若无西欧的缩小匠人与学者之间鸿沟的有利社会环境,人类学识上的这些成果独自原不可能引起科学革命。匠人在文艺复兴期间并不像在古典时代和中世纪时代那样受鄙视。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根据材料,提出一个观点,结合世界近代史相关史实,加以论述。(说明:可以就材料中观点进行论证,也可以对其进行修改、补充或否定,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法者,编著之图籍,设之于官府而布之于百姓。”“法者,竞夸著于官府,刑罚必于民心,赏存乎慎法,而罚加乎奸令者也。”“治民无常,唯以法治……明主之所制其臣者,二柄而已矣;二柄者,刑德也。何谓刑德?曰:杀戮之谓刑,度赏之谓德。为人臣者畏诛罚而利庆赏……故法者,王之本也
——《韩非子》
材料二:事实上存在着一种符合自然的,适用于一切人的、永恒不变的,真正的法一一正确的理性。这十法通过自然的命令鼓励人们履行他们的责任,又通过自己的禁争制止人们为非作歹。……用人为法(人定法)来削弱它,在道义上永远是不正当的;限制它发挥作用,也是不允许的;使它全部无效,更是完全不可能的。元老也好,人民也好,都不能解除我们服从这以律法的责任。它不套在罗马立下一条规矩,在雅典定下另一条。它更不会今天立下一条规矩,明天另立一条。
——西塞罗(古罗马法学家)
(1)比较材料一、二,概括指出韩非子与西塞罗的法律思想有何不同?并分析两者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两者法律思想的实践效果及启示。
1961年第一次不结盟运动首脑会议通过宣言把斗争矛头指向反对任何形式的“殖民主义、帝国主义和新殖民主义”;1989年第九次首脑会议,与会各国提出了开启南北对话以改善发展中国家地位及加强南南合作等主张。这一变化表明
A. 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已经形成
B. 多极化趋势加强使霸权主义威胁得以解除
C. 第三世界根据国际局势变化调整战略目标
D. 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经济差距不断缩小
1957年7月,苏共中央和苏联部长会的决议规定“从1958年1月1日起,完全取消集体农庄庄员等个人义务向国家交售一切农产品的制度,改由国营和集体农庄合作社商业系统来购买集体农庄庄员等个人手中多余的农产品。”这一规定
A. 提高了农庄庄员的生产积极性
B. 推动了农业的集体化
C. 根本上突破了苏联模式的束缚
D. 改善了农业生产布局
1984年国庆,首都北京举行了盛大的阅兵式和群众游行。深圳有两辆彩车参加了游行,蛇口工业区彩车上“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口号,从天安门广场响遍大江南北。此口号
A. 拉开了经济体制改革的序幕
B. 体现了经济特区创新的实于精神
C. 是走资本主义道路的标志
D. 说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已经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