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如表反映了1873年至1930年间中国进口货物分类统计情况(单位:%)。
年份 | 生产资料 | 消费资料 | |||||
合计 | 机器及大工具 | 原料 | 建筑用品、设备(包括车辆船艇)、小工具、器材、半成品、材料、燃料等 | 合计 | 消费品原料 | 直接消费资料 | |
1873 | 8.1 |
|
| 8.1 | 91.9 | 8.5 | 83.4 |
1893 | 8.4 | 0.6 |
| 7.8 | 91.6 | 13.0 | 78.6 |
1903 | 15.0 | 0.7 |
| 14.3 | 85.0 | 22.3 | 62.7 |
1910 | 17.6 | 1.5 | 0.1 | 16.0 | 82.4 | 17.0 | 65.4 |
1920 | 28.5 | 3.2 | 0.2 | 25.1 | 71.5 | 16.9 | 54.6 |
1930 | 26.9 | 3.7 | 1.9 | 21.3 | 73.1 | 17.3 | 55.8 |
——据严中平主编《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等整理
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史论结合。)
1825年英国经济危机爆发,当时,股票猛烈下跌,银行纷纷倒闭,工人大量失业,社会矛盾日益激化。为了解决资本主义矛盾的症结,对此
A. 政府开始发动对外殖民扩张活动 B. 出现空想社会主义学说
C. 通过1832 年议会改革扩大政治权利 D. 逐渐建立社会福利制度
1929年10月1日.苏联政府批准并签订了70个有关外国技术援助和技术咨询的协议,如与美国福特公司签订了为下新城(又译下诺夫哥罗德)建设汽车工厂提供咨询和供应设备的合同。这反映了苏联工业化建设
A. 利用了西方经济危机的时机
B. 得到了西方国家的大力支持
C. 具有稳步均衡发展的渐进性
D. 尽力引进西方工业化的成果
自16世纪30年代至16世纪末,西班牙的物价上涨了4倍多,英法等国上涨2倍至2倍半。这种现象导致的结果是
A. 黄金、白银大量流入欧洲
B. 封建领主的财富急剧增加
C. 工商业者的经济实力增强
D. 大西洋沿岸成为商路中心
古希腊历史学家色诺芬(约公元前430年~公元前354年)借一位公民之口批判了公民大会;相信你们自己,别相信他人;你们既不要听信我,也别听信他人;你们应该依靠你们的全部知识来判断是与非。这反映出当时
A. 公民大会已成为最高的权力机构
B. 雅典公民崇尚理性知识蔚然成风
C. 公民大会受广大公民监督和质询
D. 公民对民主制的局限有一定认知
全面抗战爆发前后,国民党形成了“以空间换时间”、“积小胜为大胜”的持久消耗战略思想,制定了“游击战重于正规战”的作战方针,还提出“团结海内外全民族一切力量”、“训练全国壮丁,充实民众武力”。这说明国民党
A. 为正面战场的失利寻找借口
B. 建立了务实有效的作战方略
C. 积极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D. 对抗战形势作出了准确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