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对外政策上,朱元璋“固守”内地,虽有郑和下西洋的海外发展,但遭到全体臣下的反对;清代更严申海禁,后海禁虽开,但通商只限于广州一地。导致这种状况的主观原因
A. 自给自足自然经济占主导
B. 重农抑商政策的延伸
C. 统治者固步自封的思想
D. 西方殖民者的入侵
一位中国古代农民穿着棉袄,吃着玉米棒子,用曲辕犁耕地,他生活的朝代最早可能是
A. 唐朝
B. 宋朝
C. 明朝
D. 清朝
明朝万历年间,掌握纺织专业技能的人口开始进入苏州城。清晨,这些有技术的“机工”伫立桥头,等待拥有织机和机房的“机户”雇佣,暮息而归。这种现象实质上反映了
A. 自然经济开始逐渐解体
B.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出现
C. 农村出现了富余劳动力
D. 纺织专业技术日趋成熟
明朝京城有山西铜、炭诸商的潞安会馆,颜料商的平遥会馆,临汾众商的临汾会馆。清代北京的各省会馆总数达445所,其中山西会馆有50所.这从本质上反映出
A. 手工业部门分工细密
B. 明清资本主义萌芽发展
C. 区域间长途贩运的兴盛
D. 地域性商人群体活跃
“大街小卷叫卖食品杂物的小贩吟叫百端,大小商店铺席连绵不断,夜市直至三更尽,五更又开晓市。”上述现象最早出现于下列哪一城市
A. 唐朝前期的洛阳
B. 北宋的开封
C. 南宋的临安
D. 元朝的大都
我国古代经济取得了很高的成就。以下史实发生于地区④的是
A. 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B. 吴江县的盛泽镇“舟楫塞港,街道肩摩”
C. 战国燕都出土铁器中含有经过淬火的钢件
D. 北宋汴京的相国寺庙会商贾云集,百货杂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