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勇在《晚清二十年》中写道:“这是中国历史上值得大书特书的义举,也是人类历史上为数不多地通过和平手段改朝换代,移交政权的先例。”材料中的“义举”指
A. 清帝颁发诏书,宣布退位
B. 光绪皇帝亲政
C.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
D.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临时约法》未说明内阁是对总统或是对议会承担责任,导致一国之内同时具有两个行政中枢的政体格局。另一重要制度性规定是通过立法来限制行政首脑的职权发挥,但对与之对应的行政如何反过来制约立法没有任何具体规定。”这强调的是,《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A. 规划的政体存有重大缺陷
B. 仿行了美国三权分立体制
C. 确立议会的权力中心地位
D. 有效防范袁世凯复辟帝制
12月在永安城分封诸王,封原中军主将杨秀清为“左辅正军师”东王,称九千岁……《资政新篇》全文共分四部分:三、实行新的社会经济政策,仿效西方国家;四、采用新的刑法制度。强调:“国家以法制为先,法制以遵行为要”材料反映了太平天国:
A. 落后性与先进性并存 B. 革命性与民主性并存
C. 空想性与先进性并存 D. 愚昧性与落后性并存
美国专使柔克义将《辛丑条约》内容分为四类:一是适当惩办策动排外屠杀和暴乱的分子及其参与者;二是采取必要措施防止此类事件重演;三是对各国及其人民在暴乱中遭遇的损失予以赔偿;四是普遍改善与中国政府及中国的关系。这表明,当时列强的主要目的是
A. 扶植清政府以抵制革命的潮流
B. 实现瓜分中国的迷梦与阴谋
C. 恢复和强化不平等条约关系
D. 恢复形象以改善与中国的关系
甲午战争爆发前,英国驻华公使欧格讷对总理衙门首席大臣奕劻说:“战争一旦爆发,我们的商业利益将遭受到巨大损失……在这些利益中,我们的政治利益最为重大,并且在所有方面都同中国的利益一致。这些利益要求中国决不能为一场灾难性的战争所削弱,它应当在东方继续占有支配地位。”材料表明
A. 英国担心战争将影响其在华利益
B. 英国真诚希望中国战后在亚太继续发挥支配性作用
C. 甲午战后英国积极参加“三国干涉还辽”活动
D. 英国将坚决反对日本对中国的侵略行径
军机处虽然是国家最高权力机构,但完全置于皇帝的直接掌握之下,等于皇帝的私人秘书处。同时,军机处在形式上始终处于临时机构的地位。在办公场所和官员设置上没有正式的规定,也无品级和俸禄。以下符合材料主旨的是
A. 极大地提高了行政效率
B. 说明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C. 军机处实际上并没有任何权力
D. 有利于君主专制的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