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汉代的国有土地称为“公田”,除士兵和服役农民耕种外,还假(出租、借贷)给百姓,征...

汉代的国有土地称为“公田”,除士兵和服役农民耕种外,还假(出租、借贷)给百姓,征收一定的假税,称为“假民公田”。这一制度的宗旨是

A. 冲击地主土地所有制

B. 打破“累世公卿”局面

C. 推动租佃关系的形成

D. 稳固小农经济增加租税

 

D 【解析】“假”指出租、借贷,“假民公田”指将“公田”出租、借贷给百姓,征收一定的假税,这一做法有利于解决小农破产流亡问题,增加国家的财政收入,故D正确;“假民公田”主要是出租、借贷国家所有的土地,A项与材料无关,排除;B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材料反映的是国家把国有土地出租、借贷给百姓,并不属于租佃关系,C错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汉初极力削弱秦代遗留下来的酷吏传统,其推崇的理想治国者既不同于“法治”之能吏,也不同于“礼治”之君子,而是推崇“清净慈祥”的“长者”。这说明当时理想的治国理念是

A. 外儒内法,大一统

B. 无为而无不为

C. 仁为本,为政以德

D. 礼法并施

 

查看答案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王艮是中国历史上为数不多的出身于手工业的思想家、教育家,心学的后继者,38岁时拜王阳明为师,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理论,创立了泰州学派。王阳明认为良知是人性的体现和成圣成德之根据,王艮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拓展良知“当下具足”的本性,主张良知“现现成成”“天然自有”,将良知的实现看作是一种自然发生的过程,不需要任何人为的工夫。他将传统儒学的“天理”解释为“天然自有之理”。“天然”就是“百姓之道”“日用之道”等平民百姓日常生活的内容,正式提出了“百姓日用即道”的基本主张,强调“道”就存在于日常生活之中,肯定了“道”之“愚夫愚妇可以与知”的一面。王艮的“格物”说指出应当由人民来“格”国家的过失,而“物”则是指整个社会关系的总和,强调在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中,个人应该具有自我尊严,不应处于屈从,而应处于主导地位。王艮积极从事民间讲学活动,坚持“有教无类”的传统,将教育对象平民化。在教学过程中王艮注重用“简易明白”“启发诱导”的方法教育学生,通过各种不同的方法来启发学生的觉悟。

——摘编自王强《王艮思想研究》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王艮思想产生的社会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王艮思想的特点并简要评价。

 

查看答案

材料:“八年抗战”和“十四年抗战”是与抗日战争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抗战的过程相联系的两个概念。面对日军侵略,中共中央在九一八事变后随即发表宣言,东北地区的爱国军民在中国共产党的号召、影响和领导下组织抗日义勇军,一度形成抗日斗争的高潮。之后东北抗日联军成为东北抗日斗争的主要力量,活动范围遍及70余个县。一批当时反映抗战的文艺作品如《松花江上》《义勇军进行曲》鼓舞着仁人志士走向抗日前线。继东北爱国军民开始抗战后,全国抗日救亡运动屡掀高潮,上海军民进行了“一二八”淞沪抗战,长城一线和察哈尔、绥远等地的爱国军民相继展开了英勇抗战,从而使局部抗战在曲折中不断向前发展。前六年的局部抗战极大激发了全民族救亡图存的意识,此后,为促使国民党蒋介石政府合作抗日,中共中央不断调整政策,从“抗日反蒋”发展为“逼蒋抗日”“联蒋抗日”,特别是力促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为国共两党合作迈出了决定性的一步,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准备了全民族抗战的前提条件。

--摘编自张从田《确立“十四年抗战”的重大意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前六年局部抗战”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提出“十四年抗战”的意义。

 

查看答案

材料:国企改革大事记

1978年,国务院在四川选择重庆钢铁公司、四川化工厂等6家企业为试点企业,允许企业在增产增收的基础上,提留少量利润作为职工奖金。

1979年,国家扩大了试点企业的范围,将生产计划、资金使用、产品销售、利润分配、人事安排等权力下放给企业。

1984年,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以增强企业活力为中心环节的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1987年,党的十三大报告肯定了股份制是企业财产所有制的一种组织形式。

199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993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1997年,党的十五大提出国家控制“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努力寻找能够极大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公有制实现形式”等国企改革思路。

1998年,上海宝铜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公司等一大批大型企业集团相继纽建,并实行公司法人治理结构。

--摘编自钟祥财《经济史学视域中的国企改革》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国企改革的阶段性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国企改革不断深化的原因。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意大利的旅行家马可波罗在元朝时来到中国,其《马可波罗游记》问世后一直争议不断,很多人对其是否到过中国存疑。马可波罗生前曾面对亲友的责难,表白绝来言过其实,其所见异事“尚未说到一半”。1995年,英国学者吴芳思(Frances Wood) 著《马可波罗到过中国吗?》,否认其到过中国;1999年,中国著名元史专家杨志玖出版《马可波罗在中国》,确认马可波罗到过中国,这两种不同的观点论争的主要问题大体为:中国浩如烟海的史籍中,有无直接记载马可波罗的史料;马可。波罗书中没有提及长城、筷子、茶叶、中医(如针灸)、汉字、印刷术、妇女缠足等具有中国特色的事物;书中的许多中国地名用的是波斯语名等。

有人从争辩双方的学术背景方面进行了论证,几乎中国所有蒙元史学者都认可马可波罗到过中国;英国学者吴芳思是否认派的代表,其不是研究蒙元史的专家;只是中国问题的研究者。

--据刘大年《历史学理论的建设问题》等

根据材料,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论题进行阐释。(要求:明确写出论题,阐释须史论结合)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